读一位泸州国企扶贫干部的驻村日记

2020-05-22 22:59: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真帮实扶,用赤诚排解民忧,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定不辜负组织交予的神圣使命,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就让我们扶贫干部去温暖这片土地。

——2018年7月1日

白纸黑字,满满当当。廖辉的那本驻村笔记上记载着他这两年扶贫路上的一点一滴,作为国有企业泸州老窖集团选派的扶贫干部,他在两年时间里,从“企业人”变成“乡下人”,爱上了这片土地,用自己所学所知带领村民们一同致富奔康。

廖辉所在的枧槽苗族乡九龙村距叙永县城52公里,全村有贫困户92户共364人。2018年7月到村之初,廖辉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山顶到山沟,全覆盖走访完了92户贫困户家庭,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都记录在了日记本上。在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后,他便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着手制定群众一户一策的脱贫路径,开始了帮扶之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我相信,只要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的心就会向着我,拧成一股绳。

——2018年8月15日

贫困户罗兆伦户只有2个老人在家,依据政策对其实施了易地搬迁,但是农户卻迟迟不愿迁入新居,这可把村干部们急坏了。通过了解,原来罗兆伦生活拮据,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生活用品也破旧不堪,他觉得这样搬进新房“很没面子”。了解这一情况后,廖辉和其他两位驻村干部一方面对其做了思想工作,告诉他“等靠要”思想要不得,外力怎么“给力”都不如自身发力。另一方面,迅速把情况反映给了帮扶单位并争取到了购置家具的资金,廖辉还自掏腰包给罗兆伦购买了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搬新房那天,罗兆伦激动握住廖辉的手,眼中饱含的泪水是说不出的感动。“我今后一定好好努力,把家整好,不再拖大家的后腿!”

这样的家长里短,日记里还记载着很多很多,帮上户口、补办残疾证、邻里纠纷等等,有琐碎的、有烦恼的、也有令人感动的。洪显银夫妇均年近80,作为留守老人,最怕的就是生病,两人分别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廖辉请到乡卫生所的医生,经常去给老人测血压。“这个是一天三次每次三粒,这个是一次一包。都是饭后吃。”老人们眼睛看不清楚,廖辉就将药丸按量分好,叮嘱到他们记住为止。后来只要有人到户询问满意度,两个老人都是夸不停口,说廖辉比儿子还亲。只有对村子有感情、对群众动真情,才能听到实情、吃透村情,才能真正找准脱贫方向和路径,才能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得到群众真正认可。

引领发展兴产业保障增收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这是习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重要论述,也是我们乡摆脱贫困的努力方向,我们乡一定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2018年9月1日

通过对枧槽苗族乡各村的实地调研和当地居民的介绍,丰岩乌骨鸡成为廖辉等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希望。虽然是泸州市名优鸡种,但由于农村资金有限、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农户观念陈旧,一直没有形成养殖规模。“我们九龙村啥子都没有,就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九龙村一位村干部说,要产业没产业、要观念没观念,有能力的年轻人想回家发展产业,但面对当地群众的不支持,也只能望而却步。廖辉和其他两位泸州老窖集团的同事,无数次深入枧槽乡的山林之中,寻找水源、勘测土地、走访农户、收购种鸡,这些工作为之后的丰岩牧野乌骨鸡养殖基地项目在枧槽苗族乡的落地实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这是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我们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一定要和群众沟通好,获得群众认可,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018年10月20日

在施工项目土地流转等工作中,只要涉及到农户利益,廖辉总是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王怀均一家人的生计主要靠儿子外出打工的收入维持,留在老家的儿媳宋琴作为唯一劳动力,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下地做农活儿,由于人多收入又不高,家庭依旧生活拮据。得知养鸡场项目要征用土地的时候,王怀均是喜忧参半,廖辉在了解其所想所需后,积极与建设方和项目组沟通,不仅让王怀均户按标准得到了赔付,还让其儿媳宋琴成功被聘到养鸡场打工,每个月都有2500元的工资收入。如今,儿媳又能照顾小孩和老人还能补贴家用,每次说到这里,王怀均都笑得合不拢嘴。

通过这样的方式,廖辉等人在当地招募了10多名困难家庭群众到养鸡场务工,为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并提高了家庭收入。为了提高农户的文化素养,专业技术水平,廖辉所在的驻村工作队还在2018年、2019年先后组织四批次136人参加技术技能培训,为村民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通过积极牵线搭桥,介绍35人到东西部劳务协作的浙江龙游县务工。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这是习总书记在考察贫困地区时候的强调,我们在这里驻村并不是做面子工程,要扶真贫,真扶贫!

——2019年10月1日

虽未入党,但廖辉仍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驻村以来,他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他说这是自己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方式。不仅要吃透党和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沉住气,稳住心,行好路,办好事。还要将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记录,深入找问题、搞研判、查对标、抓整改。

截至目前,九龙村全村92户贫困户,已累计脱贫91户45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6%。从无到有发展了丰岩乌骨鸡养殖、扎染蜡染苗绣等集体经济项目。

蜿蜒的山路、潺潺的小溪,哪里有农户,哪里就有扶贫干部的足迹。厂房平地起,住进水泥房。村子的变化,离不开扶贫干部们的辛苦努力。正是有了几百万个廖辉这样的普通扶贫干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