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黄斌)近日,西南油气田蜀南气矿就如何强化监督考核和业务培训,如何加大油气管道保护宣传力度等工作向矿属6个作业区提出具体要求,旨在持续提升全矿油气管道动态隐患管理水平,全力确保油气管道外部风险受控。
进入2023年,蜀南气矿积极施行“12351”油气管道管理工作法,切实规范各作业区排查和管控属地内所有在役各类油气管道动态隐患的行为。各作业区发现油气管道周边存在“红色”预警之后,做到第一时间叫停施工,并在当日内完成探管或开挖工作坑,确认油气管道准确位置;两日内完善现场目视化、物理隔离等程序,并正式函告相关单位;3日内完成视频监控设置、完成油气管道保护方案制定、签订《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协议》等;5日内作业区主要领导必须到现场检查确认;各作业区还要每月完成1次“三色预警”点全覆盖检查。
其间,各作业区首先严格执行气矿要求,开年来重点检查了油气管道保护工的巡检时长与巡护里程和承担的工作内容是否匹配,根据检查情况督促整改做到每周跟踪,检查结果由作业区在个人月度绩效考核时予以兑现;坚持作业区领导、技术干部带头巡线,了解、发现油气管道巡护存在的问题,并将典型问题在作业区范围内进行通报分享和警示教育,督促各级巡护人员履职尽职,做到“能岗匹配”。
同时,组织制定油气管道巡护人员能力评估标准,持续强化油气管道第三方施工处置能力培训。各作业区通过考试、访谈督促管道保护工、巡线员掌握、熟悉第三方施工潜在风险识别、巡护关注重点、处置汇报流程,提油气升管道巡护人员第三方施工风险预判、处置能力。此外,各作业区每季度应与属地县(区)油气管道保护主管部门、执法及应急管理部门走动不少于1次,了解区域开发建设,掌握最新政策;油气管道保护工、巡线员每周走访管道沿线社区、村、组及村(居)民1次,日常巡护过程中加强油气管道沿线群众就油气管道保护知识掌握情况的交流访谈,并依据《蜀南气矿隐患分级和报告奖励标准》,对新发现并上报的油气管道动态隐患相关人员,视其风险大小、隐患等级进行奖励,营造油气管道保护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