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也可治病?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如何变“粪”为宝

2018-11-30 09:17:0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郭慧琳 刘军) 有捐献血、捐献眼角膜、捐献骨髓、肾脏等等,然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不按常理出招,近期正在招募粪便捐献者。这究竟是为何呢?古有记载金汁、黄龙汤(粪水)可以治疗疾病,难道现在粪便也能“变废为宝”吗?

严苛的筛选标准,只为患者挑选最优质粪菌

近日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团委在城北校区举办 “粪菌移植知识科普暨Donor招募宣讲会”,其中共有200余名在校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西南医大附院消化内科主任邓明明教授表示,适合用于粪菌移植的供者粪菌需尽可能排除影响肠道菌群的不良因素,只有正常、健康的菌群,才能用来移植治疗病患。因此,并非任何人的粪便都可以。

粪菌移植中心正在建设当中

在招募中,消化内科医生对粪菌捐献者提出包括年龄、生理、病理、心理、诚信等8方面的严格要求。如是否具有良好的遗传背景(如家族长寿、有无恶性肿瘤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近期没有服用抗生素等等筛选条件。

捐献者报名以后除了完成初步筛查以外,还需经过心理状态评估及常规体检筛查,为了得到更多的有益菌群,筛查合格者还将进行健康饮食指导一到两周。

截至11月28日,该团队共收到162份志愿捐献者初步筛查表,目前招募仍在进行中……

川滇黔地区首个标准化粪菌移植中心将于年底建成

西南医大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在川内较早开展粪菌移植工作,现对多名患者进行粪菌移植治疗。去年4月,邓明明教授完成我院首例粪菌移植:一名62岁患者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反复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肠梗阻症状,但常规治疗并没有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取得患者同意后,邓明明教授实施了经下消化道粪菌移植重建患者肠道菌群。

在粪菌移植后第3天,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不全性肠梗阻症状得到改善,随后过渡到正常饮食,1周后复查肠镜显示患者肠道粘膜修复,患者食欲饮食改善,1个月后体重增加了5千克。患者一般身体情况恢复正常后转入外科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西南医大粪菌移植中心实验室预计将于年底完工。该平台是川滇黔地区首个标准化粪菌移植中心,同时该平台也将成为一个联合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平台。邓明明教授表示:粪菌移植中心将为更多难治性肠病、复杂肠道感染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也将为川渝滇黔地区4000万人民的健康提供医疗保障,并向周边医院提供紧急救援支持。

粪菌移植的临床应用仍在不断扩展

粪菌移植的菌群是经严格筛选后从健康人粪便样品中采用标准化的提菌技术提取出来的粪便菌群,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功能菌群并通过胃、肠镜的方式移植到患者消化道内,重建患者正常肠道菌群,实现对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疾病的治疗。

邓明明教授告诉记者,粪菌移植除了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难治性肠道感染等疾病外,近年来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表明粪菌移植在治疗:改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疗效,危重疾病及败血症后肠道菌群恢复、缓解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放射性肠炎、Ⅱ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方面也显示出积极效果,但还需要大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深入研究。

那么粪菌移植究竟安全吗?从世界范围内已开展的粪菌移植统计资料来看,不良反应较少,主要包含了一过性发热、恶心、治疗失败等,同时内镜操作也有可能带来相关风险以及移植相关的传染病。但后两者的风险都可通过娴熟的技术操作手段以及严格的供者筛查标准来避免,这也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标准化粪菌移植中心的初衷:严苛的筛选标准,只为患者挑选最优质菌群。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