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丨泸州80人走进市中心血站探秘一袋血液的奥秘

2019-06-14 19:50: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胡晓燕 郭荞璐 记者 胡容) “今天‘零距离’地参观血液采集、制备、检验、储存等流程。才知道原来血液采集供应有这么多道严格复杂的程序!”22岁的刘志鑫说。刘志鑫是四川警察学院大二的学生,也是今天参观血站的代表之一。

6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献血者日,泸州市中心血站举行“血站开放日”活动,邀请泸州市的全国无偿献血英模、无偿献血志愿者和临床用血医院医务人员80人参观、了解无偿献血、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贮存等过程。

据泸州市中心血站业务科主任曹开群介绍,一袋血液从献血者身体采集成功后,到最后用在患者身上,中间还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其中对血液的标本检测,实验室需要分别进行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都是固定时间自动检测,如果全部过程顺利,这样算下来,从血液采集到发往临床最快也需要48小时。“因为从采血车、献血屋采集的所有血液都要送到市中心血站后统一进行入库、成分制备、检测、包装、储存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流程……”

①:血液采集可追溯“身份证”信息

一袋血液生命历程第一站始于血站血源科。据该科主任周蓉介绍,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首先要确认身份信息,然后进行健康征询以及评估是否适宜献血,再进行登记、初筛检测、综合判断、合格的献血者粘贴献血条码进行血液采集。献血条码是为每一位献血者赋予唯一“身份证”,确保每一袋血液来源、采血过程等相关信息可追溯。

作为保障血液质量安全第一道关口,血源科外采组总是自查梳理,做到严格按照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和健康检查,包括献血者身份信息、既往献血史、既往疾病史、预防接种史等,对体检不合格者不得采集。

②:血液制备“分家”各尽其用

采集到的血液被及时送至第二站——成分科。该科犹如“原材料加工车间”,将血液中的白细胞滤除,然后送上离心机等精密仪器,分离成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各种血液成分。一袋血液会分成不同成分,根据患者病情,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③:检验血液安全卫士提高血液安全性

“虽然献血者已经做过初步检测和筛查,但在这里,血液还将接受更加严格的检测。”检验科相关负责人说。

据检验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出于安全用血的考虑,血站对血液同一个检测项目,由2个不同的检测者分别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启动血液核酸检测全覆盖工作,对采集的所有血液样本在酶免检测的基础上增加核酸检测,进一步缩短艾滋、乙肝、丙肝等病毒的检测窗口期,有效提高血液安全性。”

检测结果必须都合格,血液才被允许由待检库发往成品库。

“真没想到,一袋血液从献血者身体到上输入患者体内要经过这么多程序、血站需要做这么多工作。以前也疑惑为什么献血无偿、用血收费?看到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检测,终于明白这些都是为了保障用血安全。”参观人员纷纷表示。

泸州市中心血站站长缪洪说:“开展‘血站开放日’活动,主要是围绕今年活动主题,增进献血者、社会各界对血站采集血液工作、血液安全知晓度、认知度。”据缪洪介绍,下一步,泸州市中心血站将围绕安全血液的主题进一步加强血站的采供人员能力建设特别是在质量安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优化采供血服务环境。另外不断巩固发展固定献血者、稀有血型献血者、机采成分血献血者、应急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自愿服务者等‘五支’无偿献血队伍建设,为泸州市区域医疗中心提供有力的安全血液保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