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德明:蒜1斤,青椒2斤,莴笋1斤,共17元。罗源明:青菜、折耳根、小葱共计13元……”志愿者何进的送货单上这样写到。
2月3日大清早,泸州泸县潮河镇瓦子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德群就带着志愿者何进、黄文菊提着大包小包的菜,走过楼道,轻轻地敲门。“钟大爷,给你买的菜,我给你送来了。”接到菜的钟德明连声说着谢谢。
“我们社区有居民541户1231人,人员密集,返乡人多,疫情防控任务重。当前防疫物资特别是口罩稀少紧张,为了让居民减少外出,社区党支部建立了微信群,只要大家在群里吼一声,我就安排志愿者送货上门。”张德群介绍到。
“看到我们社区的干部真是太辛苦了。每天都在群里给大家宣传知识、跑腿服务,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想尽一份力噻。”主动加入志愿者服务队的何进介绍说,“我是本乡本土的,对这个街道比较熟悉,哪栋楼我都找得到,所以说我就算自告奋勇的来干这这个活路。”
“今天一大早,我已经送了8家了。”何进介绍说。
支部吹哨组建“党员送货郎”队伍
“尹姐姐,屋头没油了,帮我送桶菜籽油上来嘛。”“要的,我马上来!”泸州泸县云锦镇烟霞阁社区“送货郎”尹平提着一桶油进了隔壁小区,为这位居民送货上门。“防控疫情期间,居民不方便出门,那我就自愿帮他们买上门!东西放在家门口,敲了门就走,钱就转到我微信上,我不多收一分钱,大家也不见面,这样方便了大家,也避免了病毒传播。”尹平如是说。
为保障群众生活物资无忧,泸州各区县、各乡镇(街道)第一时间在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一线设立临时党支部80多个,组建成立了近万名的“党员送货郎”队伍,对需要居家隔离的重点人员、行动不便的年老体弱等人群,通过包干到户的方式,帮助采购日常生活用品、收取快递、送货服务13000余次,并开展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他们在外辛苦一年,原本应该回家过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却因为疫情只能居家观察。把生活必需品送到他们家里,是我应该做的。”泸州泸县太伏镇石龙井村“支书送货郎”刘可建肩上扛的不仅仅是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必需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干部带头做好“后勤保障部”工作
“老板,鸡蛋面还有没有?就是这个牌子的好吃,给我拿两把嘛。”2月1日一大早,泸州龙马潭区特兴街道走马村党员干部赵国忠和税有才就来到农贸市场,对着一张购物单,开始一场特殊的采买。
这张购物单,来自居家自我隔离的村民杨小龙一家。赵国忠和税有才通过微信和杨小龙一家联系后,记录下了这份“购物单”,牙膏、卷纸、蒜、面粉、护垫、卫生巾……一张小小的单子上,记满了一家人最急需的生活用品。
从湖北回家后,杨小龙一家谨遵村上的叮嘱,关闭院门,在家自我隔离,然而买菜吃饭却成了一家人最犯愁的事。“多亏了我们的党员干部!”当杨小龙接到送来的菜时,感激万分。“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是走马村后勤保障部的!”赵国忠笑着说到。特殊情况特殊服务,全市无数个这样村社干部用实际行动告诉村民们,被隔离的是病毒,但爱和关怀不会被隔离。
党员申请志愿当个“红色代跑员”
“疫情就是命令,全力防控疫情,是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利合村党员付玉送完菜油,又沿路进行防疫宣传,当天她为3名群众代购了菜油、食盐等生活用品,帮助1名群众充值电卡,劝返多名准备赶集的群众。
李灿是泸州市纳溪区东升街道“退役军人先锋队”的一名志愿者,1月31日下午,李灿当起“代跑员”为辖区内某隔离观察户采购日常生活物品。“接到街道通知,我们辖区内有自我隔离人员需要生活急需用品,我就迅速去给他购买,主要购买了鸡蛋、面、番茄。”根据隔离点居民需求,李灿按照清单采购完毕后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沈沾彬一起,将物品送到了家门口。
人隔离心不离。为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泸州市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市3万多名党员志愿者坚守在基层一线,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劝导劝离赶集聚集群众。全市9500余名村(社区)干部带头冲锋,带动1685名社区工作者、1706名网格员推出“代跑代购”服务,为居民采购生活必需品,当好“红色代跑员”。居民通过微信或电话“点单”,代跑员统一集中采购并放置在居民家门口,由居民自取,解决了群众购买生活用品难的问题,真正做到了隔离不隔情。(泸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