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2020-02-10 10:05: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泸州10万余名党员干部冲锋在抗“疫”一线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朱虹)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硬仗,既考察识别全体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也检验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泸州市全体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挺身而出、主动靠前,担当担责、履职尽责,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防线。

坚守——舍小家为大家

“你好,外出时要戴口罩,有没有发烧、咳嗽等感冒症状?有没有与武汉返乡人员接触?”2月4日,在纳溪城区紫阳大道路口,泸州市公安交警支队四大队交警杨振华戴着口罩和同事们一起维护交通秩序。中途休息时,他比其他同志显得更疲惫。原来,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岗位、医院、家里三个点间连轴转。

1月25日大年初一,杨振华的父亲胃溃疡复发住院。患有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母亲每隔6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腹部透析。

当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正在悄然蔓延,泸州市公安交警支队四大队全员参战、全力以赴。大队领导得知杨振华双亲病重且在江阳区一医院上班的杨振华妻子因疫情防控任务重不曾回家后,要求杨振华请假照顾老人。

杨振华却毅然拒绝。他说,从小父母就教育他“家事再大也是小事,公事再小也是大事”。尽管双亲病重,他们仍然要求杨振华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母亲宽慰他称学会自己做腹部透析,让他安心工作。

疫情来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振华舍小家、为大家,与同事坚守一线;作为一个听话的好儿子,他用坚守岗位的方式来尽孝。2月1日,泸州市公安局授予杨振华“战时嘉奖”。

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腿脚不方便都还下乡来宣传,说明抗‘疫’真的很重要,我们一定配合好。”看见泸县潮河镇人民政府社事办残联专干兼王庄村村支书熊正秀又被丈夫李勇背着走村串户进行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一村民扭头叮嘱家人。

去年12月28日,熊正秀在去村上开会的路上发生车祸,手被诊断为桡骨骨折,脚被诊断为撕脱性骨折,在医院保守治疗后出院,按医嘱回家静养。面对疫情,尽管脚还不能下地,但熊正秀静养不下去了,“我是村支部书记,遇上疫情这样的事,我不去,谁去?”与丈夫商量后,将两个儿子托付给妈妈照顾,丈夫每天开车载着熊正秀宣传防疫知识。车子不通的,丈夫就背着熊正秀挨家挨户宣传,从正月初一到现在,每天如此。

较量——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有人在前方英勇逆行,有人在后方争分夺秒。

泸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主任许文平就是这样的幕后英雄。从1月21日收到首份疑似病例的标本,到现在没有休息过一天。许文平说,比起其他需要到现场流调、消杀的科室,他们算是轻松的。

许文平说得轻松其实一点也不轻松。最初,泸州市疾控中心中心实验室是泸州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结果唯一确诊的机构。全市各医院对疑似病例抽取样本都送往这里。实验室是绝对隔离的空间,两名工作人员三级防护,穿上连体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双层手套和护目镜,套上鞋套等,才能进入核心的检测室。“我们的设备24小时开机,一天分3批检测样本,实验室24小时离不开人,大家轮流值守。我们的工作半径,基本上都在这层楼。”

这些天来,许文平没有离开办公楼一步,而他的家到办公室只用步行10分钟。他和同事通宵达旦做检测,累了困了靠在椅子上休息片刻,闭闭眼后又继续操作,即便困得不行了也睡不着。“没有确诊出阳性,我们心理不踏实,是不是样本的质量有问题?试剂不准确?反复找原因。发现第一例阳性确诊后,我们反而坦然了,证实了我们的操作没有问题。”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泸州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从市管党费中划拨3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全市8000多个基层党组织、10万余名党员积极投身防控工作,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服务站等1400多个,9500余名村(社区)干部带动1685名社区工作者、1706名网格员、33730名志愿者摸排返乡人员28.9万次,劝退聚会、宴席9110起,向群众普及防控知识等204万多人次,提供“红色代跑” 服务群众13000多人次……他们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极端负责的态度,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组织担当,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构筑起坚强的疫情防控一线战斗堡垒。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