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海潮镇流滩坝村的100余亩空心菜种植基地。王鲁委摄
李杰 川报观察记者 魏冯 泸州观察 陈向前
“乡亲们,使劲儿哦,“藤藤菜”抬起来称重!你这筐刚好116斤,下一个!”4月27日,在泸州市泸县海潮镇流滩坝村空心菜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来自泸州周边的种植大户正忙着采购村里的空心菜种苗,而农户们正抓紧将空心菜种苗采摘、称重、装车,不一会儿,近2000斤的空心菜种苗就已全部装车发出。
农户正忙着采摘空心菜种苗,等待外地采购商家收购。李杰摄
“我们从叙永过来,专门收这个“藤藤菜”种,每年二月尾过来收,收一个半月,这里的是小叶子藤藤菜,大家更喜欢吃,所以基本每年都在这里收十几万斤。”收购大户廖光华对流滩村里的空心菜很满意。仅一个下午,包括廖光华在内,就有来自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的4个种植大户过来采购种苗近一万斤。
村支书与第一书记走进基地田坎,帮助农户采收空心菜种苗。李杰摄
“藤藤菜”是四川人民对空心菜的方言别称,便宜又好吃的它,是饭桌上最常见的菜品之一,在有菜园子的家庭里,往往都会种植一点。正因它的普通,许多人也没有思考过“藤藤菜”还能助贫困户脱贫。
当下正处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海潮镇流滩坝村也打起了该村传统农业“藤藤菜”的主意。据悉,流滩坝村因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种植“藤藤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当地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后开始下种“藤藤菜”,2月底可卖种苗,一年还可收割四季,从卖种苗到出售商品菜,都能带来收入。流滩坝村第一书记孙建认为,如果能一改以往散卖的情况,聚集起来形成规模,小小的“藤藤菜”或许也能发挥大作用。
海潮镇流滩坝村空心菜基地在发展之初,只有几亩地,主要是周边几户村民零散种植,经济效益不高。近几年,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当地村两委通过流转土地,集中水田种植空心菜,种植农户也逐渐多了起来,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了现在的六七十户。
基地建立起来后,第一书记孙建还将目前流滩坝村空心菜基地规模小,人员少等情况与镇上商讨,镇村两级商讨后觉得将此前扶贫工作的“一村一策”演变为“一户一法”解决问题——即挨家入户走访宣传,引导更多贫困户加入到基地种植空心菜,有针对性地选好“药方”进行对症下药,帮助每一个贫困户“斩断穷根”。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后,村民们对种植空心菜信心越来越足,并且已有近20余名贫困户加入基地种植。
农户正在对已摘好的空心菜种苗,进行捆绑。李杰摄
如今,海潮镇流滩坝村空心菜基地通过流转的100余亩耕地,创建基地+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用水田集中种植空心菜,吸纳了70余名农户集中种植,直接带动近20名贫困户增收,基地每年可收30余万斤空心菜,产值达60余万元。而根据农户种植面积的大小,平均下来每户每月都能增收1000余元。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多方面给予支持,给种植户提供优质的种苗,优质的化肥,派遣专业人士进行种植技术指导,还联系各地的经销商拓宽销售渠道。目前,通过第一书记的帮扶,镇上的农技员每个季度都会到基地指导种植技术,已送去百余斤化肥,帮助联系好10余户采购商家。
海潮镇流滩坝村贫困户绍祥容说:“每年做点藤藤菜来卖,就有一万多块钱了,够家里开销了。”海潮镇流滩坝村村支书吴强也说,如今准备扩大空心菜基地规模,把空心菜基地做大做好,下一步将整合青花椒、龙眼、荔枝等各种经济作物,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扩展农户的增收渠道,鼓足农户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