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 郭荞璐)11月19日,世界厕所日。泸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布了一组数据:2018年-2020年“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泸州市共新建厕所717座、改建厕所260座,均超额完成“厕所革命”目标任务数。
“以前公厕少,想上个厕所之恼火,还要排队等。”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聂师傅自认他们是泸州市内对公共厕所点位最清楚的一群人。“现在基本上每隔不到两条街,我刹一脚,就能很顺利地去上了厕所回来把车开走。”
小厕所惠及的是大民生。和聂师傅一样,无论各行各业、城镇乡村,509万泸州人都是这场“厕所革命”的见证人、受益者。
2018公厕。泸州市城管局供图
天大的小事
新建厕所717座+改建厕所260座
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时间都在厕所度过。上厕所,虽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行为,但也被称为“天大的小事”。
2018年起,泸州市启动“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厕所革命”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泸州市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同时,对市级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政府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采取月报和推进会的方式,每月调度工作进展,适时召开会议,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全力推进泸州市“厕所革命”工作。
任务细化,责任具体,接下来便是对“厕所革命”的全力高效推进。泸州市专门出台了《泸州市“厕所革命”新建建厕所建设管理技术和功能优化标准》,指导全市“厕所革命”建设工作,对城乡、景区、公路、车站等厕所的布局进行了统一规划,编制公共厕所专项规划、制定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方案、选址用地保障等情况。2018年-2020年省上共下达泸州市“厕所革命”目标任务新建709座,改建227座。截至2020年9月底,泸州市共完成新建厕所717座,完成目标任务的101.13%;改建厕所260座,完成目标任务的114.54%。
不仅数量超额完成,从建设效果上来看,泸州市“厕所革命”在兼具科学性、环保性和实用性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在“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工作中,泸州全市公厕加大新材料、新打桩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引进生物除臭等设备设施、合理调整男女厕位比例、设置第三卫生间、安装烘手器和纸盒、增加卫生间绿植、在百度地图上完成292个旅游厕所的录入等,注重考虑残障人士、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为推动“厕所革命”从封闭走向开放,泸州市还积极倡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自用厕所免费向社会开放,为市民游客打开“方便”之门。
以前的老旧厕所。周梦颖摄
变化的角落
从“闻臭找厕”到“厕边休闲”
“一个坑,两块板,三尺墙,围四边,蚊蝇飞,臭气熏。”这是曾经农村旱厕的如实写照,也是农村群众如厕难的真实反映。“以前老式厕所左边是猪圈,右边是人上厕所的地方,一墙之隔,粪便都是集中在一个化粪池中,味道大、蚊子多。”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村民王治贤说,现在都会把原来的老式厕所称“大茅坑”,因为与现在的“标准化”厕所差远了。
王治贤口中的标准化厕所,与2019年江阳区实施的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相关。根据《江阳区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方案》,农村户厕新建或改建的标准有地面硬化、墙面抹灰;厕所有窗、有顶、有人工照明;自然通风、清洁无臭;有便器和冲水设施;配套相应水电设施;化粪池不渗漏,密闭有盖;洗手设施水龙头或者洗漱池等。“以前厕所不冲水,粪便常年堆起,味道很大,到了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现在厕所重新改造后,上了厕所就冲水,卫生干净,洗澡都更方便了。”今年77岁的罗湾村村民王合明喜滋滋地说。
新改造的厕所。周梦颖 摄
除了厕所,化粪池也是厕所改造规划中的一部分。据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监委会主任刘家荣介绍,不少村民家中种有田地,因此需要肥料进行浇灌,然而以前的老式厕所的化粪池无任何过滤与分解,产生的沼气有一定的危险性,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将老式化粪池改为三格化粪池,使粪便在池内经厌氧消化分解,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
泸州“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后,不仅农村,城市公厕也迎来了大变化。从前,市民们常会这样调侃:“找公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闻味道,闻到臭味,厕所也就不远了。”但现在,这一招早已不管用,因为在泸州市新建、改建的公共卫生间里,很难再闻到那样的味道了。不仅如此,部分公厕还成为了城市街角一处美丽的风景。
滨江路公厕。泸州市城管局供图
在江阳区滨江路长江现代城附近有一座公厕,外面配套修建的长廊每天都聚集了许多市民在此小坐、散步、下棋、摆龙门阵……已然成为一个休闲好去处。不少市民表示,如今泸州市的公厕“又多又漂亮”,避免了不少尴尬,尤其是老人小孩,大家上厕所都方便多了。
所谓“厕所革命”绝不仅仅是盖个房子那么简单。通过“厕所革命”,泸州市厕所体系从生理代谢的简陋场所,到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兼具卫生整理、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功能融合的新空间,体现了生活观念和环境意识的进步,成为物质和精神文明提升的标志,如此才称得上“革命”二字。
滨江路公厕。泸州市城管局供图
“厕所革命”没有终点
护卫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金字招牌”
如今,泸州市2018年-2020年“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工作已接近尾声,但这并不意味着“厕所革命”已到终点。
泸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综合治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泸州市“厕所革命”目前还存在着资金不足、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据其介绍,目前泸州市“厕所革命“的建设大多仅靠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和其他项目资金参与投入较少,财政投入压力较大。同时,各行业公厕管理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建成后的公厕管理和维护长效机制尚正在建立中,还存在公共设备设施人为损坏、免费纸巾浪费等情况。
厕所,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尺度,也是城市发展的注脚。对于同时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两块“金字招牌”的泸州而言,“厕所革命”依旧任重道远。
下一步,泸州将在目标考核、资金投入、日常管理和宣传等方面继续进行“厕所革命”。首先将严格按照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泸州市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文件要求,压实责任;同时也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厕所革命”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筹集厕所建设管理资金,采取PPP、委托、冠名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公布建设和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这是泸州市“厕所革命”以来的认识。下一步,泸州将健全日常保洁责任制,特别是加强人口密集场所公厕运行监管,落实好“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推进公厕管理精细化。所有公厕必须落实专人管理,公厕的日常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所有公厕应免费使用,有条件的公厕实施24小时开放。同时也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厕所革命”公益宣传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厕所革命’、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