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华蟾蜍,认识的人可能不多,但说到“癞蛤蟆”“癞疙疱”,大家也许都会来一句“哦,晓得!”。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癞蛤蟆”、“癞疙疱”的有趣歇后语。但对于抓癞蛤蟆犯法这件事,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中华蟾蜍(学名:Bufogargarizans)是蟾蜍科、蟾蜍属的两栖动物。雄蟾体长62-106毫米,雌蟾体长70-121毫米。体肥大。目前,中华蟾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ver3.1——无危(LC)。
今年6月18日的深夜,被告人郑某某在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塘坡村采取“夜间照明”捕捉的方式,于禁猎区、禁猎期非法捕捉“癞疙疱”45只,被公安机关当场挡获。所捕捉的“癞疙疱”被放生野外。
根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每年的三至七月为全省的禁猎期。而郑某某捕捉“癞疙疱”的时间正值四川省内的禁猎期,其捕捉“癞疙疱”的地方为禁猎区域。且经鉴定,上述45只“癞疙疱”均为中华蟾蜍,系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020年12月15日,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郑某某涉非法狩猎罪一案,被告人郑某某的行为已构成非法狩猎罪。鉴于郑某某有坦白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认罪态度诚恳,且所捕捉的45只蟾蜍已放生。最终,法院当庭宣判,判处被告人郑某某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
捉“癞疙疱”,在一些人心目中,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事。实际上,中华蟾蜍属于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像常见的麻雀、壁虎、青蛙、蛇类等都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对于“三有”保护动物,捕捉20只(条)以上就构成犯罪。这些野生动物,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惩罚不是目的,每一起环境资源案件的判处,都是一次宣传教育。环境资源保护从来就不是虚无的口号,保护生态需要大家提高认识,行动起来,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来源: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