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推动“大治理” 泸州江阳区探索“全科网格”新路径

2021-07-23 18:02: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张红 赵莉红) “我们是党群连心桥、我们是政策宣传员、我们是文明服务队,我们是群众需要的任何角色……江阳网格,一网情深,定格平安。”近日,泸州市江阳区优秀网格员代表在泸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江阳区坚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现代智能科技为支撑,以全域全科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提档升级,促进网格管理与服务民生良性循环,初步形成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良好局面。

“小网格”推动“大治理”

何为“全科网格”?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为基础,整合部门“网”“员”,建立一支全科网格员队伍,承担党建、综治、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自然资源、环保、住建、食品药品、安监、综合执法、消防等部门的基层网格管理工作,实现“一网运行,全域覆盖”,“多元合一、一员多用”。

我们是党群连心桥

江阳区借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聚焦“全网整合、全域覆盖、全科服务”目标,通过资源整合、职能整合、人员整合,率先在北城街道皂角巷社区打造鼓楼全科网格驿站。

“基层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是制约基层社会治理实效的一个难题。北城街道政法委员刘平良介绍,网格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和“神经末梢”,发挥了较大作用,“小网格”托起了“大平安”。

北城街道按照“一张网、全要素”要求,将区域划分为24个基础网格,把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工作统一纳入全科网格,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着力建强网格长、网格员、网格管家、网格志愿队四支队伍,推广“1+5”网格阵地建设模式,将网格员下沉融入现有的城管岗亭、平安驿站、商圈楼宇、个体商户、小区门卫,实现人员和资源的双重整合。

“小云眼”实现“大智慧”

2020年8月,北城街道社会基层治理大数据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将街道党建、综治、民政、安全、城管、经济等工作信息资料和辖区居民住户信息,统一纳入大数据管理,以“小云眼”实现“大智慧”,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

我们是安全巡查人

“大慈路有摊点占道经营,经劝解,摊主尚未离开现场,请中心协调处置。”从社区网格员龚亚兰将图文信息发送给中心管理员,到附近城市管理执法队员赶赴现场处置、上传执法过程信息和处理结果,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

在北城街道,每一栋楼、每一名居民的信息都标注在“数字北街”上,只要点击楼栋名称和户号,即可知晓居住人员信息。疫情防控时,第一时间掌握各家庭和楼栋情况;防洪抢险时,精准通知涉危居民及时撤离和实时监控水位情况;低保对象、残疾人、特困人员等特殊人群的信息一点就明。

街道全面启动“5G+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大数据+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全方位收录辖区人口数据信息。同时,将网格员、社区干部、城管队员等“多员合一”,通过日常“途巡”和“图巡”发现问题,运用智能化手段及时报告街道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按照管理职能就近调配人员参与现场处置,实现了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化解。

“小细胞”激发“大联动”

“我家里都成游泳池了,到底有没人管哟!”“我来管!”今年3月,官井巷1号楼80岁高龄的魏云秀家中的老旧水管突然爆裂,楼下张蜀弟家成了“重灾区”。在多次上门无人应答的情况下,张蜀弟找到鼓楼网格驿站全科网格员黄艳。

我们是文明服务队

黄艳知道魏云秀老人耳聋、独居,赶忙请来志愿服务队的修理工开锁、关闸,破损的水管及时被堵住。随后,黄艳又到张蜀弟家,看到张蜀弟家被毁损的物品,黄艳赶紧检讨道:“这是我的工作没做好,如果平时多去魏婆婆家,就能及时发现这个问题。我替魏婆婆给你赔礼道歉。”听黄艳这么一说,张蜀弟消了气:“魏婆婆无儿无女也挺可怜的,以后我也多去魏婆婆家走动,多关心她。”矛盾就此化解。

全科网格员对居民的生活求助及时参与帮助,不能处置的及时通知网格管家和网格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坚持纵向贯通,街道指挥中心发出指令、社区牵头处置、网格全程参与,实现“全闭环”事件处置;横向联动,加强网格长、网格员与街道职能部门、市区包保单位、辖区企业、志愿队伍的互动联系,打通信息传输壁垒,实现信息共通、急事共办、网格共治。

我们是政策宣传员

“‘全科网格’融合多部门职能优势,把原有的‘七大员’‘八大员’整合成‘全科网格员’,并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不断激活江阳区社会治理‘细胞’,推动网格工作从‘行政化’转变为‘服务化’,资源由‘碎片化’提升为‘一体化’,真正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江阳区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