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件数量较第一轮督察下降 30.05%

2021-09-29 08:45:1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魏杰

9月29日,四川日报10版(点击图片看原文)

9月28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配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关情况。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各市(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现场督办信访件230次,累计出动16万余人次开展边督边改,立案查处违规企业1099家、罚款452.25万元,立案侦查9件、行政拘留4人、刑事拘留5人,约谈126人,对154名责任人作出问责决定,74名责任人的问责决定已落实到位。

按照党中央统一安排部署,8月26日至9月26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我省开展督察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全力做好边督边改、及时调查处理、精准审慎追责问责、公开有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督察组转办的信访件已办结2431件、阶段性办结1414件,剩余信访件正按规定时限抓紧办理。□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殷鹏

信访件涉及全省168个县市区

“此次督察进驻已于9月26日正式结束,但信访件转办工作将持续到9月29日。”省生态环境厅环保总监刘华太说,截至9月27日,本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共移交我省6344件信访件,较2017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下降30.05%,信访件涉及全省21个市(州)的168个县(市、区)、占比达91.8%。

群众投诉信访件数量为何会下降?省生态环境厅督察办公室主任陈力认为,信访件数量下降原因有三:一是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切实增强;二是我省今年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常态化暗查暗访问题排查整治机制,将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做在平时、做在日常;三是我省对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2735件群众信访投诉问题进行全覆盖回访,确保问题解决。同时还通过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和化解群众信访问题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难题。

从举报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大气、噪声、水污染等群众身边环境问题,占比分别为29.7%、25.2%、18.0%。从区域分布来看,投诉量较多的为成都市(3549件,占比55.9%)、德阳市(294件,占比4.6%)、南充市(268件,占比4.2%),投诉量相对较少的为阿坝州(36件,占比0.56%)、甘孜州(33件,占比0.52%)。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我省后,生态环境部先后通报了四川3起典型案例,分别是遂宁市违规处置污泥、眉山市黑龙滩违规开发房地产和南充市嘉陵江生态破坏问题。目前,遂宁市已累计开挖地块11处,安全处置污泥4.6万吨、危险废物140余吨。眉山市已完成水土保持总体方案制定,拆除违规建筑8万余平方米,完成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300亩,正在开展4000亩生态涵养林后续建设。南充市全面推行砂石开采国有经营模式,取缔各类涉砂船舶433艘,全面拆除嘉陵江河道管理范围非法砂石堆码场和48座非法码头,生态复绿面积206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41.8公里。

推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在刘华太看来,本次督察信访问题有四个特点——

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是信访最集中领域。刘华太说,本次督察中,群众对噪声、餐饮油烟、异味扰民等身边环境问题信访举报达3653件。一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到位、长效机制不健全以及群众身边环境问题解决不彻底,被群众举报较多。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问题比较集中。具体体现在:污水、污泥、垃圾等规范化处置能力不足、运行管理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一些地方存在污水直排、雨污混排、餐饮污水乱排等问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和转运点异味扰民、污水横流等问题比较普遍,群众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投诉举报达1124件。

群众深度参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刘华太说,群众在关注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还对一些体制机制建设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举报。比如,群众举报的各类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整、生态破坏、违规建设、污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为督察组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线索。

工业企业环境问题仍是投诉重点。数据显示,工业企业有关环境问题是群众投诉较集中领域,督察期间共接到投诉举报1184件,占比18.6%。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广安市等地的10个工业园区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较高。

刘华太说,接下来我省将认真梳理督察发现的问题,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以更高的质量、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做好问题整改工作,推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以此次督察为契机,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防范化解重大环境风险隐患,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让四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