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杨尚威 汪静)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总思路,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重点做好村容村貌、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工作,把建设美丽龙马潭和打造宜居乡村有效结合,初步探索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乡村振兴“龙马潭样本”。
紧抓“厕所革命”,污水同步处理, 推进绿色发展
近年来,龙马潭区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同步治理,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龙马潭区特兴街道魏园村,山水相依的田园风光下,当地村民自建小洋楼格外漂亮,而与之匹配的“三格式”化粪池也在今年年初建成投用,这既使厕所排污得到了规范,又方便了生活污水的排放,进一步筑牢了村民们的家庭卫生屏障。
特兴街道魏园村82岁的村民周希秀坐在干净舒适的院坝择菜。 她背后正是新修建的污水处理池。汪静摄
“以前我们的厕所就是一个凼凼,蚊子又多、又臭,那个时候洗菜倒水还要端出去倒有麻烦有费力,恼火得很。”82岁的特兴街道魏园村三组村民周希秀回忆起以前的居住条件很是感慨,“现在新房子修起了,里面的厕所跟城里是一样的,现在洗完菜、用完厕所,水直接流到化粪池了,闻不到臭味,污水也处理好了,环境也好,干干净净的,安逸惨了!”
在距离周希秀家600米开外的魏园村污水处理站内,污水处理设备正在运行。附近300户村民的生活污水,从“三格式”化粪池排出后,便通过管道收集到这里进行集中处理。
“原本附近老百姓的生活污水经过三级化粪池的处理,只能达到返田灌溉的水质标志,但是经过我们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之后,水体可以达到直排江河达到四类水质的标准。”魏园村污水处理站巡检班组组长王堂昊介绍到。
据了解,在“厕所革命”实施过程中,龙马潭区建立数据台账,明确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方案,优先安排已部分实施改厕项目的涉改村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全区共新建改造农村卫生厕所6735户、农村公厕新建22座、改造3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以上。全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饮用水普及率达97%。
胡市镇黄桷村公共厕所 杨尚威摄
“厕所革命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人畜粪污直排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能让农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我们也能更好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真正实现绿色发展。”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宜居乡村建设与治理股股长陈曦表示。
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垃圾分类持续推进
在魏园村,除了独具特色的小洋楼,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住进了小区。走进小区,已初具模型的智能垃圾分类服务站俨然成了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除了智能垃圾分类服务站外,村里还四处可见垃圾分类标语、展板,吸引了来往群众驻足观看学习。
环卫工人正在特兴街道魏园村垃圾中转站转运垃圾。 汪静摄
为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零散、且区域分布广泛的问题,龙马潭区抓源头治理。以《泸州市龙马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为指南,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转运机制,制定《濑溪河和龙溪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实施方案》,深入农村垃圾源头和堆放点整治,在全域街镇共建设地埋式垃圾库23座、垃圾中转站17个、购置大小垃圾清运车43辆,各类垃圾箱、桶近7万个,生活垃圾转运率达到95%,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现全区共配置农村保洁员582名,做到了村社保洁全覆盖。提高全区机械化作业水平,服务外包公司目前共新增各类机械化作业车辆20余辆、垃圾清运车6辆、新增电动三轮清扫保洁车60余辆,全区92%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村落打造聚人气,优化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沐浴在冬日暖阳中,沿着宽阔平坦的乡村小路来到位于长江边的特兴街道桐兴村,一幢幢错落有致充满田园气息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林中,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两旁草木葱郁。
院内,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石铺地面,破旧的农房也进行了外墙包装和壁画展示,院坝围墙由废砖和旧瓦罐组合而成,门前竹栅栏里还栽种着长青的绿植。原本脏乱的旱厕也早已改造成了水冲厕所,户户门前放了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村里建立的智能垃圾分类服务站……来来往往的车辆和游客络绎不绝,桐兴村,这个原本在长江畔寂寂无名的小村落,通过优化人居环境,聚集了人气,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
特兴街道桐兴村一景 汪静摄
“现在每天这里的游客量有1500人左右。”桐兴村党总支副书记喻言说,特别是周末,如果天气好,最高峰达到近万人。
从昔日默默无闻村落到网红景点?桐兴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能集聚人流?这里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喻言说,乡愁是啥?乡愁就是体现出村落形态,保持着乡土风情,保留住乡村文化和记忆,现在桐兴村有了颜值、有了气质,怎么能愁没有人气。
田园变成了景区,农家变成了客舍,农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以往只向土地要粮食的农民,现在却能捧上一碗“旅游饭”,桐兴村老百姓真正成了家门口的“小老板”。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龙马潭区独具特色的郊区旅游文化,通过农村环境“洗脸”打造宜居乡村,农民素质“洗礼”打造文明乡村,农业产业“洗牌”打造美丽乡村,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更有“人气”。
龙马潭区双加镇“十里渔湾”
在龙马潭,桐兴村的华丽转身不是个例,双加镇十里渔湾,特兴街道走马村、慈竹村、魏园村等一个个传统乡村,通过挖掘自身特色,提档升级变身特色鲜明的景区。龙马大地上,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农民变富,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一篇优美的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