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206万亩水稻进入成熟期 机械化收割让金黄稻穗颗粒归仓

2022-08-05 15:25:5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余翔 泸州观察 周梦颖

烈日炎炎,稻穗黄,丰收忙。8月4日,在泸州市泸县方洞镇三界村的稻田里,金黄的水稻,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黄,金灿灿的稻穗迎风摆动、长势喜人。

稻田里,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收割、脱粒、装车、运送等工序一气呵成。机器经过的地方,在稻田中留下了一道道宛如“赛道”般整齐的线条,空气中还弥漫着稻谷的清香。

当前,泸州市各区县的水稻已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今年,全市种植面积206万亩,预计产量115万吨左右。作为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泸县,当地56万亩水稻也已进入成熟期。

“我今年种了3000亩水稻,从7月底开始进入大面积收割,现在每天有三台收割机在作业,目前请人机收是80块钱一亩,人工收割投500块钱一亩,机收跟人工比起来,一亩节约400多块钱。机收比人工收要划算得多,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有助于我们开展规模化经营。”泸县方洞镇三界村种粮大户刘道国说,自家3000亩水稻通过宜机化改造,已完全实现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改造后的田块每亩还可增加综合效益500元以上。

说话期间,两台收割机驶上马路,将稻谷传输至货车上,金黄色的谷粒如飞瀑一般泻在车库里。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收割等农机技术的大幅度推广,不仅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而且极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益。据泸县农业农村局土肥与农机服务股股长颜波介绍,泸县通过大力开展宜机化改造,改造良田,推动小地块向宜机化转变。同时,实施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项目建设,整合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对呈“小、散、陡”特点的耕地,进行小并大、陡变平等宜机化改造,建成“田相连、渠成网、路相通”的三网配套耕地66.57万亩。

昨(4日),在泸县云龙镇和兆雅镇的街道上停放着许多收割机,为了给水稻机收做好服务保障和安全监管工作,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在为农机手们“送清凉”的同时还为他们登记信息和查看相关证件。

“泸县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大力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粮食主产区已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耕种防收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全县水稻机收水平已达85%以上,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与过去人工相比,亩均节约成本600元以上。”颜波说,近段时间,全县有近1200多台机械正全力投入水稻收割会战,预计未来20天左右时间,泸县将基本完成56万亩水稻收割任务。

据了解,泸县是国家级产粮大县,为应对农村劳动力流失“无人种田”、小农户种植成本高品质难保证等实际,强化惠农政策,推动粮食生产向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泸县把农机化教育培训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制定农机购置地方累加补贴政策,按不超过中央补贴额度的20%累加补贴,对主要农作物的机耕、机播等环节进行综合奖补,引导农户和农机合作社推广使用农机具,提高农机使用普及率。

今年1-7月,泸县累计补贴机具5712台,补贴资金304.3299万元,受益农户4417户,农机装备总量达22万台。

“今年,我们全市水稻机械化收割率达89%,较之去年提高1.1%,通过水稻机械化收割,亩减少劳动力1.9个,亩节支增收500元左右。”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机械化收割将大大提高收割效率,省时省力,确保水稻及时颗粒归仓。为保障全市水稻机收工作,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了技术指导到位、技术培训到位、服务保障到位、补贴发放到位、安全监管到位“五到位”做好水稻机收工作的工作措施。(余翔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