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检查边反馈边指导 泸州市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执法检查

2022-08-22 11:51: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陈思璇) 近日,泸州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协同工贸、危化方面安全生产专家,以“执法+专家”模式,到纳溪区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执法检查。

此次执法检查通过查看作业现场、查阅资料,边检查、边反馈、边指导模式,对泸州市海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泸州巴蜀液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检查,靶向对准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自查自纠自报、摸底排查和隐患治理进展情况,及有限空间作业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

泸州市海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有原料车间(矿物原料和废物原料)、联合车间(窑炉、成型、切装)、制氮车间,主要风险包括氮气氨气氢气泄露、有限空间作业坠落淹溺等安全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落实下去了吗?”

“我们开展了自查工作,也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了评估,现已完成部分整改计划,建立起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和管理台账,有关实施方案、应急预案也基本成型。”该企业安全部负责人陈德林说道。

“冷却水塔循环水池算不算有限空间?”

“算。”

“那有限空间标志牌在哪里?”

不只冷却水塔循环水池,原料车间玻璃料仓、联合车间废玻璃仓等多处有限空间都未进行风险辨识、入口处都未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识。此外,在一处较深的碎玻璃料仓临边处,执法人员发现入口处无盖板,防护栏杆间距太宽且高度连腰都没及。经过测量,栏杆高度只有70公分,高度和间距都不符合规范。执法人员指出该企业自查自纠流于形式,只在纸上“画勾”,未落实整改措施。

此外,执法人员在抽查有限空间作业证时发现,一线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忽视有限空间作业的“三不进入”;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未对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带着麻痹思想盲目作业等问题。“目前处于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第二阶段,却仍然存在这类问题,暴露出该企业未按照《泸州市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全面开展有限空间摸底排查、风险辨识和隐患治理。”执法人员说:“侥幸心理终究会带来惨痛后果。”

陈德林表示,之后将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专题培训,着重强调“三不进入”“五必须五禁止”,严格落实作业审批制度,坚持“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为一线作业人员配备好防护装备,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安全警示,并管理好有限空间作业及其风险台账。

泸州巴蜀液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共有3个储酒罐区、6个生产车间、一线作业人员约250人。主要风险包括有限空间中毒窒息风险。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要做些啥?”

“必须坚持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提前30分钟进行检测,做好检测记录填好作业审批单报领导审批,确保环境安全再穿戴好安全绳等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作业。作业时也要保持空气流通、做好连续监测、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泸州巴蜀液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八车间主任付堂江回答得准确细致。

“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装备有哪些?”

“空气呼吸器,还有四合一检测仪。”付堂江边说边把套着绳子的四合一检测仪慢慢放入八号车间内的黄水处理池,“嘀嘀嘀……”听到声响,他立即拉上检测仪,查看气体浓度。

“一线作业人员是落实安全生产的‘最小单元’,该企业一线作业人员熟悉有限空间作业流程、清楚相关装备使用方法,反映出该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落地见效。”执法人员说,“除了理论培训,还需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演练,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事故时能分清自救、无需进入救援、进入救援几种情况,采取正确救援措施,避免盲目施救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检查中,泸州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方谨表示,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矿山、化工、建筑、污水处理、特种设备等多个行业领域,是企业易忽视的高风险作业,加之作业环境千差万别、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易发生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近日连续高温天气,导致有限空间事故风险加大,企业更要加大力度排查治理隐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事故警示教育和专题培训,坚决防范事故发生。

截至目前,泸州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已对全市11家涉及有限空间企业开展检查,立案查处9家企业,共发现问题隐患88条。下一步,执法支队还将持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行动,紧盯隐患整改,督促企业聚焦重点设备、重点场所、重点作业环节全面开展有限空间摸底排查、风险辨识和隐患治理,推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