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何卓恒 文/图)近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泰安街道桔卫村,聂世秀和儿子黄启刚正背着背篓,将草料铺在石槽中,并将门栓拉开,放出圈内一只只鸵鸟,得到自由的动物在圈内肆意奔跑,不时停下啄食草料。
对于聂世秀来说,这种场景已是生活的常态。近年来,江阳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加快探索具有江阳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紧跟着发展的步伐,通过鸵鸟养殖,聂世秀撰写出了特色“致富经”。
江阳乡村,鸵鸟奔跑正盛
早年间,聂世秀与丈夫黄真荣在外从事工程绿化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鸵鸟养殖,在别人眼中,鸵鸟只是观赏性动物,但在聂世秀眼中却大不相同。
“鸵鸟浑身都是宝,身上的东西都有各自的用途。”据聂世秀介绍,鸵鸟羽毛不含静电,可以用作精密仪器的清洁;皮可用来制作高档皮制品;肉具有“五高三低”的特点,营养价值极其丰富;油脂可用以舒缓鼻塞、保养皮肤,就连蛋壳也可用作艺术绘画材料。
2021年5月,聂世秀与黄真荣回到江阳区泰安街道桔卫村,投资近100万元,将自家房屋后几亩林地打造成鸵鸟养殖基地,建成了标准化的棚舍。首批购回40只小鸵鸟,开启了她的特色养殖之路,除养殖鸵鸟外,聂世秀还引入梅花鹿,进一步扩大了养殖种类。
在她的养殖场内,只只鸵鸟与人等高,瞳如水钻、目光如炬,修长的双腿奔跑起来敏锐轻快,宽厚的翅膀展开后,更显得高大凶猛。但在聂世秀拿出背篓里的草料后,鸵鸟也不再扑腾,纷纷低下长颈埋头啄食,丝毫不介意有人闯入它的“领地”。
多方协力,养殖步入正轨
“刚开始经验不足,养殖的鸵鸟容易得软骨病,生长状况不是很好。”谈及养殖初遇到的问题,聂世秀回忆道。“而且对鸵鸟的习性不是很清楚,经常被啄得淤青,最害怕鸵鸟生病,那段时间每天半夜都要去查看,担心出问题。”
据了解,成年鸵鸟可以耐受各种恶劣环境,对酷暑严寒适应性很高,但小鸵鸟对温度、湿度甚至草料要求很高,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疾病。在街道农技专家的建议下,聂世秀为小鸵鸟盖起了暖棚、引入保温设备、及时通风换气,并及时为其补充钙元素、接种疫苗。在精心呵护下,初引进的小鸵鸟成活率达到了100%。
“街道、村社都很关心我们的养殖状况。”聂世秀说。在养殖过程中,除了自己探索外,她经常向街道畜牧站、农业服务中心“取经”,面对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街道、村社相关负责人也及时协助。目前,聂世秀的养殖场里已有近60只鸵鸟,并养殖了梅花鹿16头。
时来天地皆同力,多方共同努力下,聂世秀的鸵鸟养殖步入正轨。目前,每只鸵鸟能长到1米多高,平均体重近150斤,大一点的可以超过200斤。“200斤重的鸵鸟,可产鸵鸟肉近90斤,按目前市场价销售70元/斤计算,仅鸵鸟肉可卖6000多元。加上排骨、翅膀、颈脖、双脚等,实际可卖上8000元。”黄真荣介绍道。
拓宽渠道,发展未来可期
在泸州美食文旅街,聂世秀的“大禽鸵鸟鲜货火锅”就坐落在此。除了售卖外,她实行自产自销,将自家养殖的鸵鸟制作成鲜美的火锅,深受消费者喜爱。
“鸵鸟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公认的绿色健康食品。”聂世秀介绍道。据了解,鸵鸟肉富含高铁、高钙、高硒、高锌、高蛋白的特点,并且是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食物,单位脂肪含量仅为牛肉、猪肉的十分之一,有壮筋骨、凉血消肿的功效,营养价值极高。
在火锅店内,很多食客慕名而来,品味着鲜嫩美味的鸵鸟肉。店内不仅有火锅,聂世秀一家还独具新意,将鸵鸟肉制成卤味、抄手以及烧烤,品类丰富,风味十足。“我是这里的老客户了,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来一趟,鸵鸟肉新鲜嫩滑,每次都有新体会。”老饕易雄飞告诉记者。
“下一步,我们会考虑辐射到泸州市的市场里。”谈及未来的发展,聂世秀儿子黄启刚很有发言权,作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黄启刚独具新鲜思维。“我们目前正在考虑将市场扩展到线上的搜索电商与兴趣电商里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把鸵鸟推给更多对此有兴趣的人。”
在得知京东(泸州)数字经济示范园落地江阳后,黄启刚正在了解其中的电商板块,想通过京东平台、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多方面将自家鸵鸟宣传出去。“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鸵鸟养殖,也想用更多的方式助力我们农产品销售。”
与此同时,黄真荣一家也在考虑扩大养殖规模,更新养殖基地,并考虑将鸵鸟在自家草地里放养,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打造出鸵鸟观赏项目,形成农旅结合的经营模式。“做好这些之后,期待能够有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带动我们周边村民共同致富。”黄启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