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残渣剩饭”变“肥料”,家校共育让小朋友涨知识

2024-01-23 11:10: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胡容 文/图

“今天又可以制作‘肥料’帮我们班的蔬菜施肥了,太好玩太开心了。”1月22日,在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中心幼儿园“厨余垃圾变绿植”实践基地里,5岁的余姗姗和小伙伴们正在家长王春燕的带领下,将收集到的蔬菜叶制作成蔬菜有机肥,也就是小朋友口中的“肥料”。

资料图片(黄舣镇中心幼儿园供图)

在王春燕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把收集到的油枯、蔬菜叶、鸡蛋壳等装进塑料瓶,再加入淘米水和自来水,发酵一段时间后,一桶蔬菜有机肥就制作好了。

“秋冬气温低,一般要发酵3—4个星期,才能生成有机肥进行使用,春夏气温高,只需要发酵2周就好了。幼儿园小朋友年龄比较小,目前只用了剩菜叶、果皮这两种厨余垃圾进行发酵成有机肥。”王春燕说。

据王春燕介绍,去年9月,读中班的女儿带着幼儿园布置的“家庭作业”——家庭物资收集统计表。这份家庭作业就是需要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探索,如何从源头把垃圾变少?“我喜欢在家里种植花草,之前用的都是农家肥,就想着能不能把厨余垃圾,如剩菜叶、果皮之类当作肥料?于是和孩子一起每天将剩下的菜叶、果皮通过发酵,再给花草浇水。最开始每天坚持把果皮拿出来,一个星期后发现,厨余垃圾的重量确实在减少,后面又将剩下的菜叶拿出来进行发酵,厨余垃圾就越变越少了。而且发酵后的有机化肥浇灌到花草上,花草长势很喜人,我们就一直坚持用果皮、剩菜叶发酵出来当肥料。”王春燕说。

通过这种家校共育的方式,黄舣镇中心幼儿园开始在自己的菜园子里探索用果皮、剩菜叶发酵当作有机肥,并成立“厨余垃圾变绿植”实践基地。小小的“厨余垃圾变绿植”实践基地里,除了分区域种植的各班级蔬菜和花草外,墙壁一侧还设置有原材料区、发酵区和化肥区。

“‘厨余垃圾变绿植’实践基地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这里,孩子们将收集的厨余垃圾,如蛋壳、淘米水、剩菜叶、果皮等带到幼儿园后,制作成有机肥浇灌到各自班级种植区,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江阳区黄舣镇中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龙梅说,黄舣镇幼儿园通过“小手拉大手,分类进万家”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在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等63所学校规范建设集垃圾投递区、积分兑换区及宣传教育阵地于一体的全智能环保驿站,坚持“精准分类、规范投放”;以“小手拉大手”为活动载体,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环保教育课程,定期开展知识竞赛、手抄报设计比赛等主题活动以实现教育同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