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舒兰) “确定高度、匀速飞行,左手控制方向,右手控制速度……”连日来,在古蔺县各乡镇街道,泸州市应急管理局通信保障团队正忙碌开展无人机应用操作技能专题培训,指导基层“飞手”进行VR全景图和二维正射影像采集,绘制基层应急管理“一张图”。
近年来,泸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聚焦“机构怎样建、人员怎样配、信息化怎样推、体系怎样理顺”等关键问题,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全力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抓实分组包干 全域一体推进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长江、沱江交汇于此,河流纵横交错,山洪、泥石流、风雹等灾害频发,森林覆盖率达51%,森林火险高,矿山、危化品等高危行业聚集,是四川省安全监管和自然灾害防范任务最重的市(州)之一。
如何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无疑成为了泸州面临的“安全之问”,也是这座酿造幸福之城的“发展之问”。为此,2023年,当地决定全面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补短板行动”,集中利用三年时间,按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奖补激励”思路,确保在去年底前,每个区县完成2个以上的乡镇(街道)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任务;到今年年底50%以上的乡镇(街道)完成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任务;到2025年底,全域126个乡镇(街道)全面完成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攻坚行动,实现全市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水平质的提升。
“把基层应急能力提升作为破解当前应急能力短板弱项的‘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干,深度参与‘智慧应急’建设,熟悉掌握运用全流程、全要素,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今年8月,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李华桂带队前往全市7个区县督导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通过现场培训、交流座谈等方式,分7个片区,在试点乡镇集中126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进行培训,按下了泸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加速键”。
今年以来,泸州市应急管理局推行“分组包干+责任到人”做法,由局主要领导督导,局分管领导带队,抽调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精干力量,成立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推进工作专班,把办公室搬到基层一线、应急一线,靠前指导、驻地帮扶,对乡镇“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推广运用进行现场培训,对基层指挥场所建设、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建设等难点重点进行现场分析和解决,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实效在一线体现,市乡两级一同探索实践,避免基层重复投入、资金浪费、低水平开发。
“信息资源大整合,应急管理小切口,监管监控多维度, 扁平指挥少环节。”纳溪区白节镇党委书记王小刚用“大小多少”来总结概括此次专题培训学习的感受,下决心“缺什么、补什么”,对照《泸州市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指导清单》,在建好用活优化上持续发力,着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水平。
“10月,将对首轮完成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建设任务的乡镇(街道)进行达标验收,确保建设任务见真章、出实效。”市应急指挥中心主任许友贵介绍。
整合资源力量 实现赋能增效
走进江阳区黄舣镇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大屏上清晰显示着山洪灾害危险区、水库、重点森林防火区、避难场所、应急队伍等关键信息。
“依靠乡镇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今年7月,我们成功处置了一起火情。”黄舣镇应急办主任彭伟介绍,接到森林防火员上报的火情信息后,该镇立即通过平台,调取防火员实时定位,及时调派距离火点最近的应急队伍进行处置,从发现火情到成功扑火,前后仅用了半小时。
彭伟提到的乡镇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是泸州市推动“智慧应急”建设向基层延伸的实践之一。近年来,泸州坚持“市级主建、基层主用”,整合22个部门37个业务系统5亿余条信息数据,建设市级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并同步为基层量身开发应急综合管理、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指挥作战“三张图”应用软件,打造界面简洁、易于上手的“基层版”,实现市县乡平台共用、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为深化共建共治,下活基层应急管理“一盘棋”,泸州坚持气象引领,为基层开通气象短临预报、气象站、水文站实时数据查询等功能,提升灾害风险感知和研判能力。向基层推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非煤矿山、煤矿瓦斯等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和自动报警数据,提升安全风险主动预防能力。与基层共享雪亮工程、重点企业、濒水区域、在建工地等视频监控资源3万余路,同时配备侦察无人机、单兵、布控球、远程记录仪等现代化通信装备,提升现场感知和先期处置能力。
作为龙马潭区首批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试点街道,石洞街道强化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应急管理+综合治理+N”模式,规范化的应急指挥中心、乡镇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相继建设投用,基本形成了“资源整合、网格赋能、互联互通”的基层应急管理新模式。“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我们初步实现了远程调度指挥‘看得见、喊得应、调得动’。”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成全程参与建设试点感触颇深。
当前,全市各地正立足实际、积极实践,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经济实用的应急指挥场地,推动共建共享。
坚持保障下倾 强化物资支撑
“15万元已到位。”今年1月,泸县云龙镇通过考核验收,成为了全市第一批获得“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专项奖补资金”的乡镇。
自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推进以来,泸州设立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专项奖补资金,市级统筹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县级财政配套3000余万元,按照“市县出资金、乡镇出场地”原则,一体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指挥场所建设,支持乡镇补齐应急管理能力短板。
除了资金向基层一线倾斜,泸州也聚力将资金向重点领域集中。
“出发!”10月9日,一辆辆满载浮艇泵、救生拉杆、潜污泵、水域救援工具组、移动蓄水池等应急救援装备的车辆驶向各区县。市应急指挥中心主任许友贵介绍,此次发放的救援装备器材由市上统一采购,着眼“大应急、全灾种”持续配强专业救援装备,分批次为基层应急救援增添“尖刀和拳头力量”。
近年来,泸州实施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工程,增配森林火灾扑救、抗洪抢险等5大类5797台(套)应急救援装备,进一步提升基层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巩固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统筹林业等部门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林区输配电线下换种油茶三年行动,累计换种油茶363公里,推动“树线矛盾”从源头治理。
硬件上去了,软件更要跟上。泸州全力推动乡镇(街道)全覆盖单独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统筹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确保有机构管事。56个任务较重的乡镇由分管领导兼任应急办主任,每个乡镇(街道)配备5—9名应急管理人员;持续建强“一主两辅”基层应急队伍1639支20304人,建成中心乡镇(街道)消防救援站39个,全力构建“30分钟应急响应圈”,确保有人员干事。分层分级开展网络培训、现场教学、技能比武,常态化组织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与国家队、政府队共训共练,确保有能力成事。
“泸州实践”,令人期待。泸州将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推动实现基层应急管理有机构、有机制、有队伍、有保障、有能力的“五有”目标。(图片来源:泸州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