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闹元宵⑤丨由人扮兽耍牛灯  泸州合江:多彩民俗闹元宵

2025-02-12 21:20: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观察 胡容 合江县融媒体中心 吴明辉)“牛儿吃了草就往前走,你看台下好多新老朋友”……2月12日,元宵节。54岁的杜清林牵着“牛”走上舞台,“牛”的身旁,三名乐手敲着锣,乐呵呵地跟着走。牧童扮演者杜清林,头戴草帽,身披蓑衣,背篓里装满了草,一边走一边用竹丫逗着“牛”,惹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民俗表演《牛灯》,上演人牛拉扯。秦子涵摄

这是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鹿牛灯”。作为今年元宵节合江县民俗闹元宵的节目之一,今天下午在荔枝广场百姓舞台上演人牛拉扯,生动有趣。

“十多年没有看到过耍牛灯啦。节目表演还原了传统的农耕场景,很热闹,也让小朋友们多了解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很有意义。”观众刘江说。

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卢海军 摄

牛灯源于先民的农耕劳作,是一种古老的以表现农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表演形式,由人扮演瑞兽,寓意驱邪纳福、来年丰收。牛灯表演则由两人同批一块“牛皮”(包括牛头、牛身、牛尾)扮演牛,一人扮演农夫,或背草背篼扮演牧童,以小调或说唱填词演唱;其他人扮演乐队,用马锣、平锣、钹等打击乐间奏。

78岁的表演者杜景伦是今天乐队人员之一。“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师傅符银木学习耍牛灯,20多年了,现在年龄大了,跳不动了就敲锣。”杜景伦说。

苗族杂技《苗舞笙歌》。秦子涵摄

杜景伦的师傅符银木,今年90岁,是“白鹿牛灯”的传承人。“牧童扮演者一定要活泼起来,牛儿的脑袋要摆,左脚动的幅度和脑袋是一样的,走起来才像样。”符银木说,要不是几个月前做了手术,今天我一定会表演我最擅长的牛灯角色放牛娃。

据符银木介绍,这是他第77次参加元宵节耍牛灯的表演,从8岁开始学打莲枪、13岁开始耍牛牛灯,没想到和牛灯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牛灯也成了市级非遗,我这个师傅当了好几十年了,现在还有徒弟8个,杜景伦就是耍牛灯最年长的一位徒弟了。就是想多带几个徒弟,寻找第四代传承人。”符银木说。

川剧绝活《变脸吐火》让观众惊叹不已。秦子涵摄

除了《牛灯》表演,合江县“天府百姓大舞台”新春喜乐荟系列活动——民俗闹元宵活动现场,来自合江县荔江镇、白米镇、凤鸣镇、真龙镇、尧坝镇、符阳街道等11个街镇及合江县教体局、当地演艺公司的演出人员带来《舞龙闹元宵》《抬工号子》《苗舞笙歌》等民俗表演,吸引众多观众观看,为元宵佳节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