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田”变成“良田” 江阳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33.4万亩

2025-02-27 17:24:4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红 文/图)人勤春来早,农时不等人。当前,正值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江阳区分水岭镇大南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查漏补缺。建设项目除了田型改造、土地平整等工作外,施工队伍还对园区的排灌渠、田间道路等进行提升改造,保障项目区宜机作业,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向耕地要粮食,不仅要确保耕地数量,还要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江阳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站任皓麟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支离破碎的“小田块”变成了如今规模作业的“大块田”。

近年来,江阳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至2024年间,全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96亿元,新建及改造高标准农田10.74万亩。截至目前,全区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已达33.4万亩,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老百姓种地就是靠天吃饭。改造高标准农田之后,我们可以运用高效节水的淋灌机,一小时就能完成一个人一天的工作量。通过科学灌溉,一亩地可以增产200多斤粮食。”村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充满期待,纷纷感叹种田越来越有盼头。

去年,江阳区在况场街道、丹林镇、分水岭镇等3个街镇实施了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采用“因地制宜、缺啥补啥”的方式,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建设等工作。同时,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落实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田有人种、事有人管、责有人担”。此外,江阳区还通过复耕复垦复粮,将项目区内的荒山、荒坡改造为适合耕种的熟土,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套种等新模式,变“农田”为“良田”、变“荒地”为“宝地”,进一步提升了土地利用率。

江阳区况场街道种粮大户雷益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之一。每到稻田病虫防治时节,无人机低空掠过绿油油的田野喷洒农药,动动指尖就能完成150亩稻田的植保工作。雷益富感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耕种面积,还提升了耕地生产效益,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种植,推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江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正让更多“粮田”变成“良田”,一幅春意盎然的“耕”新图正舒展于沃野之间,处处是辛勤耕耘的身影,播种着丰收的希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