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洪 泸州观察 周梦颖
3月12日,天气晴好,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樱花谷”,除了漫山开放的花朵,还有“长满”四处的人群。面对接连的火热人气,丹林樱花谷谷主袁华春直称:“忙不赢。
游客前来拍照游玩。龙欣雨摄
“我们樱花谷的樱花分早、中、晚三种,现在正是中樱盛放的时候,由于樱花谷距离城区20余公里,近期游客量激增,市民穿行花径拍照打卡,形成‘人与花共舞’的热闹场景。”袁华春介绍。
600亩樱花谷景区内早樱盛开。刘学懿摄
丹林樱花谷的所在地,位于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建设村,总投资5000余万元,占地600余亩,谷内有20余种上万株珍贵樱花,是川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樱花主题园。
走进景区内,可以看到农特产品销售、农家乐、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为了与樱花观赏形成互补,避免单一赏花场景带来的单调感,樱花谷内还配备有儿童游乐园、兔子乐园、花海摄影等娱乐项目。“通过亲子游乐项目吸引家庭游客,增加游客在景区的消费场景,如餐饮、购物等,提升综合收益。”袁华春说。
景区在樱花树下设茶会,丰富游客体验。龙欣雨摄
据统计,丹林樱花谷景区常年接待游客8万人以上,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开办农家乐,以及相关产业上千人就业。
“通过‘赏花+娱乐+互动’模式,丹林樱花谷不仅强化了自然景观的吸引力,更以差异化服务满足全年龄段需求,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党委书记林航吉表示,接下来将以“四季繁花小镇”为目标,加快推进汽车文化主题乐园越野基地、小型航空营地、乡野院落集群等跨界项目落地建设运营,与樱花、梨花、民宿结合,形成更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盛开的樱花。刘学懿摄
眼前这般花开盛景,其实在2015年前不曾有过。“以前樱花谷只是几个土山丘,因为缺乏水源而且土地较为贫瘠,种植农作物的产量普遍也不高,经济效益不好。”据袁华春回忆。为了助力家乡发展,他带着20多年花卉种植经验回到了丹林,开始扎进山谷——改良土地肥力,优化山谷水资源利用等。
这一干,就是十年。现如今,樱花谷从土山包,摇变成了樱花盛开的打卡地。在这其中,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樱花的种植和樱花谷的快速成长以及建设村相关产业的兴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近年来,江阳区丹林镇建设村先后建成小型水利工程30处,其中石河堰1处、山坪塘28口、提灌站1处,改造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常住人口生活饮用水达标率达到98.5%,耕地灌溉率和节水灌溉率分别达95%、85%。
俯瞰樱花谷。刘学懿摄
有了水利的助力,建设村陆续又实现水稻年总产量1200余吨,桃李种植100余亩,村丑柑试点产业覆盖全村,建成樱花观赏园区600余亩;养殖业以猪牛羊、鱼类为主,建成养猪场5家,总投资达900余万元,全村全年家畜出栏量8500多头,鱼类养殖水域面积280余亩。2024年,建设村人均收入达26000余元。
2024年1月,四川省公布10个全省2020-2022水美新村建设典型村,丹林镇建设村榜上有名。
据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建设村党总支书记陈文均介绍,水美新村创建以来,建设村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和美”总体目标,有力整合各类涉农涉水项目资金,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农村安全饮水、水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景观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研判、综合治理。
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樱花谷,引来游客前来赏花。谭洪摄
同时,依托当地的水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把水景观工程建设与环保、交通、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综合打造,发展靠水而兴的乡村休闲旅游、康养观光产业,打造出了以樱花谷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的水村交融、宜居怡人的自然人文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