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丨泸州:牛滩生姜挪“新窝”

2025-04-02 18:46: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周梦颖 文图/视频

“一年换一地,今年生姜种在八甲村。”4月2日上午,泸州市泸县牛滩镇八甲村的生姜种植基地,挑姜种、浇水、打孔等工作同步进行着,弯腰挑担的场景下,一片已开沟起垄的250余亩田块,正被村民陆续种下姜种。

村民正在挑选姜种。

这些田,是今年泸县牛滩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种植生姜,挪的又一处“新窝”。

“每年换田栽种生姜,是为了防姜瘟。”泸县牛滩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兴海解释其中缘由,因姜瘟病会直接危害根和地下茎,严重的话,会造成生姜大面积枯死无收。所以预防姜瘟,要么使用物理方式灭菌,要么采取传统方式自然灭菌。

“物理方式灭菌,是往土里注射菌剂,但会将田块中有益和有害的菌种都处理掉,好处就是避免第二年栽种生姜时,重新整理新土地的麻烦。”而周兴海最终采取了传统方式自然灭菌:轮耕轮种。

集中连片的牛滩生姜基地。

“头一年种生姜,第二年种水稻,水田经过浸泡后,可以消除病菌,虽增加工作量和管理成本,但经过轮耕轮种的田块土壤可靠度更高,且每年选择新田块栽种生姜,后续生姜长出的红芽比较多,姜体色泽透亮,个头也大。”周兴海说。

据介绍,泸县牛滩镇种植生姜的历史有170余年,牛滩生姜也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年8月,生姜成熟后,牛滩生姜都以鲜姜和泡姜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现如今,牛滩镇生姜的种植面积1500多亩,其中专合社种植生姜500亩,带动农户种植超千亩。

村民正在将挑选好的姜种用钳子逐一放进孔洞中,每个孔洞只放一个姜种。

生姜栽种现场,村民将挑选好的姜种装进篓子,用扁担挑送到田边。仔细看,每个姜种的一侧,都有一根5-8公分长的浅黄嫩芽,它们会被放进深30厘米的圆形孔洞中,后续,这些栽进洞中的嫩芽会破土长出多根分支,成为仔姜被采收卖出。

“采取洞栽的方式种植生姜,抗旱能力强、耐病虫害,栽种过程更方便管理。”泸县牛滩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徐大恩说,每亩田可开5000个洞口,每个洞直径13厘米,这样一来,一块田的种植密度大,产量也随之提高。

栽种生姜的田块是一个个深30厘米的孔洞。

栽种工作还在加紧进行,新的订单也来了——泸县牛滩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徐大恩表示,目前已收到成都、重庆等地的生姜订单,另外还有一批鲜姜会卖到粤港澳地区。

“生姜收购价每斤8元,以今年栽种的250余亩生姜为例,预计亩产可达4000-5000斤,每亩净收益能达2万元,产值可达800余万元。”周兴海估算着说,换地种姜,一是为降低姜瘟病的发生机率,二是品质可控,能如期交付生姜订单。

泸县牛滩镇党委书记刁显彬介绍,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群众增效的思路,牛滩镇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和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姜等特色产业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延长牛滩生姜的销售时限,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核心区域建设了冷链物流冻库,供包装,储存生姜。

“牛滩生姜产业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带动村民们主动加入生姜种植,专合社为村民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村民们腰包鼓了,生活也更有盼头。”刁显彬说。后续,牛滩生姜也将从个别乡村,逐步向全镇和其他乡镇覆盖,让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航拍来源:李桂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