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郭慧琳)聘请专家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规范执法、精准执法……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出台一项项独具泸州特色的措施,只为筑牢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安全防线。
5月11日,记者从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泸州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安全诊断检查,2019年共计对41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诊断检查,排查整治问题和隐患1869条。
员工对照充装清单进行检查,确认车辆“五证”齐全,标识、罐体完好,停在指定位置
推行专家购买服务 为企业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你们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2019年3月过期,需更换。更换许可证要提供有资质的机构所出具的企业安全现状评价报告。”2018年8月的一天,四川泸州巨宏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小伟接到了一通电话,告知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即将过期。
2018年10月,由政府出资,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一支专家队伍到该公司进行安全现状评价。2019年9月,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再次组织了专家团队,对该公司进行现场核查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2019年4月,该公司通过延期换证。
聘请在专家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泸州市应急管理局是走在全省前列的。自2013年开始,在泸州市各危化品企业里,隔三差五都能看见专家团队的身影,全面督促危险化品企业持续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记者从泸州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2019年,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聘请的专家团队,共计对41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诊断检查,排查整治问题和隐患1869条。
此外,泸州市是全国16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监管压力大。为加强精细化工安全管理,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对精细化工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给企业划分风险等级。这样做不仅让监管部门心里有把“秤”,让企业在安全防控上有精准定位。同时,这也是为安全执法提供基础。
今年3月9日至18日,泸州市对9家重点危化企业的开展安全诊断检查及安全风险评估定级工作,共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问题100余条。目前,已完成全市27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企业分级工作。
2019年8月12日,应急管理部印发《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了让监管部门和企业能够吃透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泸州市应急管理局聘请了一名《导则》的参编人员,进行详细解读。随后,所有化工园区按照园区《导则》进行自查自纠,企业对照企业《导则》认真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共计排查整治隐患1200余条。
“清单制”管理企业 对照清单明细进行“流水线”操作
“请进行充装的车辆师傅先对照库区门口的充装流程清单进行操作。”5月11日,四川泸天化股份公司危险化学品充装现场的火车站库区门口,贴着一张充装流程清单。每辆充装甲醇、二甲醚的车辆,都按照充装流程清单上标明的步骤进行。
四川泸天化股份公司危化品充装流程清单
车辆五证的登记、检查到开票、编号等程序和流水线生产一样井然有序。据四川泸天化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安监部部长郭春建介绍,在过去车辆走完这些程序需要半个小时,车辆才能进入充装阶段,而现在需要10分钟。原本需要保卫部、销售公司、储运车间三个单位人员配合进行的口述充装流程。
“我们从广东第一次来装车,照着这张清单,一下就清楚了整个充装流程,避免了因语言不通带来的麻烦。”从广东省来的司机对帖上的清单充装流程清单这一做法十分认可。
危化品充装自从使用清单制以来,次序分明,每个工序不再需要人工解说,直接进入工作流程。步骤虽减少了,但工作的节奏反而加快了,效率提高了,完成的任务也就相对多了。
泸州市应急管理局指导企业认真做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三项清单,对企业也采取清单式监管。企业在制定检查清单时,依据《导则》,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本专业的隐患排查表。
对企业监管进行“清单制”管理,在执法时,也进行“清单制”执法。为了规范执法,泸州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支队将执法过程总结、提炼,在今年也提出了三个清单,对执法行为、执法过程也要“清单制”管理。执法支队对企业进行检查、立案、调查等步骤,全都汇集在一张表单上,形成一个过程化的痕迹管理。
此外,执法支队根据执法检查情况,以及对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搜集后,对该企业统筹、分析,形成《重点关注事项参考清单》。也就是说,针对企业现有的规模、条件、涉及生产产品等各方面综合起来,研究企业要重点关注哪些事项。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执法检查时精准执法。“现在到企业检查,更有针对性,更深层次。执法的根本目的不是处罚、罚款,是想通过执法促进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对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使企业成为一个合法的,依法依规进行管理的企业。”泸州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张盛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