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布局合理化、生产流程标准化……看泸州市食品小作坊如何提档升级

2020-07-29 17:40: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记者 郭慧琳)7月28日,泸州市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推进会在泸县召开。泸县潮河镇鱼儿滩酒厂、泸县瓦子邝氏酒厂、泸县黄氏酒业一改过去的脏、乱、差的面貌,作坊里有了合理的功能分区。

问题

小作坊总体呈散、旧特点生产和卫生条件不满足当前食品安全需求

老式瓦房、粮食合着生产工具一起堆放、泥土窖面封闭窖池发酵……泸县潮河镇鱼儿滩酒厂厂长刘有银表示,过去不仅感官上觉得脏乱,白酒的口感也因此受到印象,储酒数自然不多。

2008年,泸县鱼儿滩酒厂改建,泥土封闭窖池发酵升级改造为不锈钢板窖面封闭窖池发酵、作坊进行了功能分区等,此外,员工在作坊内作业也更规范,作坊内设置了单独的消毒更衣间,员工需消毒吸收后才可进入作坊作业;设置了出入通道等。整个作坊从软件到硬件可以说焕然一新。泸县潮河镇鱼儿滩酒厂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结合地晾方式摊凉、不锈钢板窖面封窖池发酵,酿制的白酒清亮透明,畅销川渝等地。

在推进会上,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开春对泸县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进行了汇报。杨开春表示,泸县食品小作坊备案148家,主要以白酒小作坊、食用植物油榨油坊、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加工作坊、豆制品加工和糕点(面包)类制品为主。其中,白酒小作坊占所有食品小作坊的35.1%,总体呈现出散、旧的特点。泸县多数白酒小作坊厂房陈旧、布局简单、设施设备布局及卫生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的需要。

措施

推行标准化建设作坊内关键节点全环节实时监控

为此,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在泸县白酒小作坊推行小作坊生产合法化、场地布局合理化、设备设施标准化、燃料使用清洁化、生产流程标准化、人员着装统一化、软件资料格式化“七个标准化”建设,加强白酒小作坊内部管理。

在泸县白酒小作坊推行厂区环境、加工区建设、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建设、生产管理台账等规定动作进行规范升级。此外,还引入“云端平台+手机前端”监管模式,实现洗手消毒区、生产操作区、成品区等关键节点全环节实时监控,形成原料可追溯、过程可监控、去向可核查、责任可追究的监管闭环。推进食品安全远程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建设,健全指挥中心统筹,各镇(街道)食安办、监管人员联动的运作体系,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召回、协查等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等。

目前,泸州市共有建档食品生产小作坊1553家,其中白酒小作坊723家,占总数的49.7%,非白酒小作坊共830家,占总数的50.3%。通过近几年整治,泸州市食品小作坊整体有了提升,但环境脏乱差、工艺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还较突出。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赖旭刚表示,从掌握情况来看,各地落实情况参差不齐,进度不够理想,个别区县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建议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向“精特美”转型升级

赖旭刚在会上要求,各区县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制定辖区小作坊生产加工产品目录“负面清单”,全面清理调查辖区内食品小作坊情况,建立完善辖区内的食品小作坊动态档案,要按照产品风险、规模及管理能力等对食品小作坊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和动态评价,做到备案建档和动态管理常态化。

赖旭刚还要求各地要认真梳理分析本辖区内小作坊食品安全状况;要结合实际采取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根据风险等级高低,确定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频次;要建立失信人员“黑名单”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惩戒等。

泸州市政府副市长、市食安委副主任熊启权在会上要求,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有利于产业聚集、有利于保护地方特色食品、有利于集中监管的原则,探索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并在园区建设、资金、税收、配套设施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推进食品小作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把食品小作坊作为当地助推精准扶贫、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等。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处处长张泽军在会上建议,要下到现场,开展调查研究,科学把握本地小作坊生产加工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分类制定治理提升方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坚持奖惩分明、管帮结合,鼓励小作坊改进设备工艺、加强创新研发,以传统工艺为依托,采用优质食品原料,推进全域小作坊食品优质化,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向“精特美”转型升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