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何芳 朱索)面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防控、季节性灾害交织叠加的严竣形势,泸州着力探索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铁心、铁腕、铁面、铁的作风推进防范措施落实,用勤劳指数换取安全指数,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十三五”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
“清单制”管理责任扎根最小工作单元
“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为集中精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2020年2月14日,泸州市委书记刘强主持召开八届市委常委会第130次会议,要求全市要以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为抓手,压紧压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抓牢抓实部门监管责任。并在随后的安全生产工作督导中,要求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切实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查处。
刘强所指的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是泸州紧紧抓住“关键机构”和“关键少数”,发挥头雁引领作用,筑牢安全责任防线的头号工程、重要抓手。
近年来,泸州市以《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为纲领,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率先印发《泸州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工作协助人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履职台帐制度》等制度性文件,明确了泸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要抓什么、怎么抓,既是一份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也是工作要求和工作指南。紧紧抓住属地安全生产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这一关键环节,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按照规定,2020年泸州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研究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11次,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研究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19次,召开安全生产市长督办会12次,累计交办督办整治问题隐患572条。重点时段、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职尽责,带队督导检查25次,所有市领导凡调研督导安排部署工作必检查、强调安全生产工作,把党政同责推向新的高度,把安全发展理念扎的更牢,树的更深。
与此同时,泸州印发《泸州市市级部门(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清单》,系统梳理了59个市级部门(单位)200余项安全监管职责,针对安全监管新业态,对部门间每项职责的监管依据、监管责任、与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边界进行明确,切实消除监管盲区。并将“清单制”管理体系纵向延伸到企业,在全市17个重点行业领域5000余家企业全面建立起《主体责任清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和《日常安全工作清单》的“3+N”清单体系,涵盖决策层、管理层、车间班组、一线作业人员全岗位,覆盖安全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全要素,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城市安全韧劲
在泸州市第61次安全生产市长督办会上,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组长杨林兴将《关于加快编制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任务分工》交办到各专班组长手中。并以排险除患集中攻坚为拳头,实施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动态完善、闭环管理,发现并督办存在问题527条,约谈责任不实、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负责人67人次。
同时,坚持标本兼治。2020年,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全域推进“标准化增效、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泸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率达95%,煤矿生产矿井机械化率达100%,白酒行业试水自动化生产。市民政局筹集各类改造资金6.1亿元,集中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115个老旧小区;市交警部门开展2020秋冬交通安全整治百日会战和夜查行动,查处货车交通违法行为4645起;市农业农村局抓实农业夜校载体,市住房建设局全力推动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紧盯易发高发重点领域处,累计投入投入16亿元,建设波型防撞墙6579公里;投入28亿元,完成渡改桥修建设28座、维修加固桥梁15座,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为解决安全生产隐患问题“反复排查、反复治理、反复出现”问题,泸州市拓展“依法治安”+“专家助安”路子。
一方面,坚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探索建立“一案四查”机制(即:既查企业主体责任,又查安全监管、党风廉政、涉黑涉恶等问题线索,推动全链条执法)和“清单式”监管执法(即:《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清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根源性问题查纠参考清单》《企业安全执法重点关注事项参考清单》),摸准情况、抓住关键、精准发力。2020年,全市开展执法检查5.42万家次,发现问题和隐患3.52万余项,罚款5700余万元,重大隐患发现率、立案查处、罚没款数均走在全省前列。
另一方面,在监管执法、指导服务中聘请国家级行业领域专家助阵,从根源上找出管理痛点、堵住风险漏洞。2020年,累计邀请专家为企业提供问诊服务237人次,累计排查事故隐患1.98万个,重大隐患发现率增长520%,有针对性地出台制度措施72项,煤矿、危化品、易燃易爆等18个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问题找不准、隐患不会改、整改不到位”正在得以破解。
此外,安全基层基础建设遍地开花。“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西南基地”落户泸州,“订单式”培养为安全生产提供后继人才保障。同时,安全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全市建成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0个、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个、安全社区57个,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深入开展,“移动式”体验馆搬到学校,疏散逃生演练走进社区,“专家课堂”讲进企业,“安全大舞台”唱响农村,“手把手教学”送入家庭,安全文化正以其引导力、感召力、凝聚力发动人民共同筑牢安全生产全民共治防线。
“智慧应急”扩容升级安全监管提质增效
2020年,泸州市紧紧抓住“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优先安排财政预算7300余万元,明确8项重点任务,最中心一项为“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最核心即对标“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提升打造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突破了数据壁垒。泸州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将建设将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等前沿科技和法治理念集纳应用。融合应急、公安、住建、交通、气象等20个部门34个业务系统的2.9亿条监测数据,对全市危险化学品、煤矿、工贸、道路交通、客运船舶、建筑工地、森林防火等行业(领域)危险性较高或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监控和重要安全参数实时监测,实现异常情况智能化快速预警。2020年,累计发送避险避让等预警预报提示信息172轮710余万条次,化解了49起重大险情。
突破了远距离监管执法。印发了《安全生产“互联网+执法”制度(试行)的通知》,以“智慧平台”为支撑,实施“互联网+执法”,让信息化多跑路。线上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行政审批、重要工艺参数、重要场所监控视频和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线下核查处置。此举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拓展了安全生产监察执法的案源,提升了监察执法的效率。2020年,泸州通过“互联网+执法”,立案查处58起,罚款75万元,吊销许可证13个,责令停产停业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