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超额完成“厕所革命” 五年控制新增违法建设21.03万平方米

2021-04-01 08:58: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胡燕 泸州频道 郭慧琳)3月30日下午,泸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市政府全体会议室召开。今年是“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和“违建治理”五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两项行动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其中,2018—2020年“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泸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荣获全省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年来新建公厕801座,改建263座

泸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范永友表示,2018—2020年“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共统筹投入资金3亿余元,完成新建公厕801座,改建263座,完成目标任务112.98%和115.86%。

泸州市公厕加大新材料、新打桩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旅游公厕率先引进生物除臭、智能感应冲水系统等设备设施,充分考虑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众需求,体现科学性、环保性和实用性。

城市公厕按照“一厕一设计”原则推进品质提升,南光路和羊大山公厕获得全省“优秀示范公厕”称号,大梯步、管驿嘴、电脑城公厕等获得全省“管理示范公厕”称号。同时,积极倡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厕所免费向社会开放,推动全社会共享“厕所革命”成果。乡镇公厕按照合理布局、卫生实用、方便群众的原则,统筹推进新(改)建工作。农村厕所坚持分类改厕,示范引领。合江县大桥村厕污共治模式和泸县伏耳村厕改模式,入选《四川省农村厕所革命典型技术模式汇编》。

下一步,将从强化运营管理、优化服务民生、提升文明素养等方面入手,巩固“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成果,提升城市品质。

五年来拆除违法建设109.17万平方米

在2016—2020年“违建治理”五年行动,泸州市共拆除违法建设109.17万平方米,控制新增违法建设21.03万平方米。泸州市出台了全省首部违建治理方面的法规《泸州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同时这也是泸州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违建治理有法可依。不仅如此,泸州市还配套制定系列制度,让违建治理可操作、可衡量、可监督。

在拆除违法建设的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新增违法建设。泸州通过落实开发商、物业企业源头监督责任,搭建以镇街、社区、居民小组、物业企业、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巡查网格,借助无人机航拍、高点监控等高科技手段,以及反面曝光和96198城管热线等方式,形成全过程监督、全社会参与的控违治违良好态势。

五年来,在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后,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违建小区,挂牌限时督办,先后拆除了一大批违法建设。下一步,泸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从严格依法治理、强化部门联合治理、社会共同治理等方面出发,巩固“违建治理”五年行动成果,助力泸州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城市精细化治理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0年,泸州市城乡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街长制”工作逐步推广,物业管理服务呈现新格局,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设全面推开。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逐步提高,完成了7个绿色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出台《泸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依法强化户外广告管理;高效推进数字城管,全年共受理案件15万余件,处置率99.09%。专项整治成果显著,普速铁路沿线安全环境专项整治有力。

泸州市副市长、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郭庆表示,2021年,要完善社会参与、一体化管理、考核检查三个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城乡治理效能。要以实施市容环境大整治、城市有机更新、擦亮城市名片、“三线治理”四项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为突破口,打造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落实“厕所革命”、停车泊位智慧化改造、背街小巷品质提升、物业管理新形式、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五项惠民便民举措,推动城市文明与有机发展深度融合。

同时,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封安受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杨林兴委托在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要突出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要突出精致更新、创新管理,助力泸州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突出数智赋能、高效管理,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全面打造智能化“城市大脑”;要突出法治理念、文明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