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周梦颖 魏杰)“你这跳的啥子?重来。”
“再来一遍!”
参训人员在岸边做准备工作。周梦颖 摄
6月30日,泸州市江阳区沱三桥下,20余名穿着湿式救援服,戴着头盔,身后印着“四川消防泸州支队”的消防员们,在教练员的指挥下,一遍遍入水、起身,入水、起身,他们正在练习平跳入水——水域救援必备技能之一。
泸州消防员练习驾驶舟艇。周梦颖 摄
另一边,距离岸边10余米左右的江面上,还有一些消防员正开着充气式动力救援艇进行实操训练,水面不断掀起或大或小的水花。
“平跳的时候身体要向前伸展,双脚发力。控制好姿势的前提下,还有掌控好力度,落水的声音应该是‘piapia’声,而不是扑通一声。”国际搜救教练顾问联盟的教练一边做着示范,一边向参训人员讲解。
舟艇返回岸边。周梦颖 摄
平跳入水,是水域救援上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在不同的救援环境下,水下障碍物无法断定时,如何安全下水,这就需要练好平跳的姿势。只有正确的入水姿势,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安全,确保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消防员驾驶舟艇。周梦颖 摄
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副科长何南苇介绍,从6月28日起,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为期5天的IRB(充气式动力救援艇)救援技术培训。此次培训特邀国际搜救教练顾问联盟的教官团队进行培训,参训队员为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种部队”——119蓝箭突击队队员和各大队水域救援骨干。
消防员驾驶舟艇。周梦颖 摄
“白天主要是实操培训,晚上进行理论培训。旨在进一步培养水域救援技术骨干,建立全市水域救援力量协同机制,提升队伍实战打赢能力,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准备。”何南苇说,结合前期的理论基础学习,参训人员在教练员带领下全心投入训练,将要陆续完成定点救溺、快速救援、活饵救援、急流驾驶、故障排除、翻舟自救、夜航驾驶等多项科目。
消防元驾驶舟艇准备绕着沱三桥下往更开阔的地带行驶。周梦颖 摄
第一次参加专业性水域救援,来自泸州市纳溪消防救援大队紫阳大道消防站赵之然,把驾驶舟艇比作开车。
“与学车相比,水上不确定因素更多,且技术性要求更高。如在开展水域救援任务时,遇到被困人员在水中或者特定水域时,就需要驾驶舟艇,在水面形成Z型、S型、O型等不同形状,将水流切开,以便解救被困者。”赵之然说,倒艇技术也比较难。所谓倒艇,就是把舟艇倒着开,但因舟艇在向前方行驶时,动力源在前侧,如遇突发情况需要倒退,方向得不到控制。所以在不同环境下的水面上倒艇,都需要灵活变通。就好比开车,要学会漂移的话,操作手法都需要下功夫。
绕了一圈后,2名消防员驾驶舟艇返回岸边,替换另一组人员。周梦颖 摄
除了要熟练驾驶舟艇、平跳入水、水上救援等技能,参训人员还需要会维修舟艇船外机。“舟艇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船外机落水故障的情况,如操作人员不能及时进行排障处理,那就没法安全回到陆地上来。”何南苇说。
培训结束后,为全面检验指战员的培训成果,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还将对参训人员进行团队考核,另外,还将设置单兵考核科目,从游泳技巧、抛绳救援、舟艇驾驶等技巧进行逐个考核。
一部分参训人员联系驾驶舟艇,一部分则在岸边练习平跳入水。周梦颖 摄
新闻多一点:
“蓝箭突击队”是经过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严格考核遴选出来的,队员除了要精通灭火救援基础技能外,还需掌握地震、山岳、水域、道路交通以及石油化工等特种灾害事故的救援技战术和训练方法,是泸州消防救援支队应急救援的尖刀队、特种救援的专业队和业务训练的示教队。
目前,突击队共有指战员45人,配备快反突击、登高平台、举高喷射、化学洗消等各类消防车辆12台。队内有6人取得了无人机飞行资质、16人取得了内河船舶驾驶资质、15人取得了“高级绳索救援技术”的国际资质、16人取得了潜水救援的国际资质、26人取得了激流救生的国际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