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王超)“业绩不行,精神面貌还差,低老坏依然存在,这必须要反思。”部队军官转业的党委书记唐隆滢,多次在党建责任制考核中强调:“把规则定好再谈价钱,把考核落实下来,把风气改一改,把思想变一变”。
泸州炭黑厂员工正在进行捅焦作业。罗寅生 摄
生产成本、安全环保压力、设施设备老化,这“三座大山”一直横亘在泸州炭黑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固若金汤。除此之外,泸州炭黑厂还面临销售份额下降和深化改革的“阵痛”。多年来,泸州炭黑厂顶着“亏损”的帽子,背负“低效”的定位,想“破局”,不仅要摸清家底,还得“量力而行”。为此,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把降成本和保安全两个目标放至重中之重。
破除“享乐”和“安逸”
考核目的定了调,大家慢慢地适应了形势。此后,炭黑厂每年均通过务虚会务实一个目标,“三强三保”、“三抓三提升”、“三重三转变”这些目标综合了稳定、效益、士气、装置、销售、党建等任务。
打破传统注定要破除“享乐”和“安逸”。这让生产班组、让党员干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检查频次增加,考勤模式如“鞭打慢牛”,让原本的“沉静”变得不平静。
关键时刻,党员骨干站出来做示范,顶住了压力。“你们先看着我干该可以吧,再跟着我做,最后按照标准来考核。”生产党支部委员王集,在入党前后如脱胎换骨,入党后争当改革的先锋。他在班组中带头干,奖勤罚懒,让老员工心服口服。
扫平隐患,利于生产
“把装置设备搞好,员工操作便捷,这样更符合安全稳定的前提。”“威虎山”来的党委副书记、厂长程金余就任后,立即抓住大修这颗大树,把扫除隐患、设备更新换代作为首要攻克的对象。
装置一体化油然而生。在前后5次较大规模改造,2次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中,生产装置完好度进一步提升,在主装置区运用反渗透制水工艺,撤销化水站点,解决了强酸强碱危化品隐患和操作人员分散问题,达到了装置一体化、自动化,安全生产连续天数迈过4000天大关。
自动化程度高,才能弱化以往靠老师傅的经验操作。2020年,生产党支部2名年轻党员杨云川、李智先后出师,“走马上任”副班长兼组长岗位,正式接替老炭黑工担负起生产操作重任。
破除困难,轻装上阵
从员工过千,到不足百人。企业改革变迁的“痛楚”曾经让泸州炭黑厂举步维艰。
回归生产本质,解决装置集中度问题为改革打下了基础。“生产车间扁平化为生产班,减少了定员和人员成本,总体用工量较2015年减少18%,为提升管理质量夯实了基础;同时一线非重点操作人员推行‘大岗位’管理,一岗多能作用越来越突出。”党委副书记、厂长程金余如是说。
由于人员短缺,在炭黑厂成长起来的党委委员、副厂长邬娅洁更是把生产、安全两大管理任务一人挑了起来,太忙的时候,几位班子成员相互协助全力推进工作。
2020年底,泸州炭黑厂边际贡献值达到2800元每吨,增长比超128%。累计销售冶金用炭黑4202.1吨,连续五年保持产品出口,累计销售收入过亿元。
数据的背后,却是销售的艰难。“上个月在买,下个月就已经倒闭。”营销办主任、党员陈建表示:“疫情期间最揪心的就是下游企业的生存问题,复工复产后,立即利用库存发货,缓解下游企业压力。不过有些小型企业始终没有熬过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销售链条又断裂了。”
一直以来,泸州炭黑厂党员干部员工冲锋在前,厂党委连续2次被气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了气矿宣传思想文化先进基层单位。一名同志被评为分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并成为蜀南气矿首批党建内训师。2021年,为了匹配环保要求,又要满足提质增效,地处市区的泸州炭黑厂陆续建立起间段性生产、批量性销售,旺季出、淡季停等一整套经营秩序,为企业拼出了一条发展“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