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刘畅 王樱栀)今年以来,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泸州市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把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作为首要工作,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国家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机遇相结合,着力打造长江上游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出口加工贸易中心。2021年1-10月泸州港吞吐量累计完成286.73万吨,同比增长56%。累计完成集装箱箱量13.30万标箱,同比增长15%。
成绩的背后,是泸州市各级各部门以及泸州人民努力拼搏的付出与汗水。而其中,税务部门的主动作为、倾情服务,减税降费等政策的有效落地,为泸州港的发展打开了快速的通关密码。
税收营商环境“高地”培育投资兴业沃土
初冬的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红、白、蓝、绿相间的集装箱像积木一样整齐排列,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陆续驶进驶出,停靠在泊位上的货船也鸣笛示意、蓄势待发。
“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税务部门营造的良好税收营商环境。”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代彬表示:“办税便利度的提升、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专业化税收团队的全流程辅导都是吸引企业落地生根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泸州港立足地域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接口”作用,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积极开拓湖北、江西、重庆荣昌等市场,吸引煤炭、小麦等货源到港口中转。
为助力临港经济发展,泸州市税务局充分借助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制度创新优势,深化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27项便民办税创新服务举措,其中推出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服务,让每户纳税人年减少填写纳税申报表8-24张,办税时间同比减少80%,被国务院列入自由贸易实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配合实施“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办结制”,作为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在全国首创“生产型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退税时间从三个月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今年以来,随着电子税务局功能的不断优化,泸州市197项办税缴费事项的网上申报率、电子缴费比例、网上申领发票比例均超过99%。不断创新的办税方式、不断优化的办税流程,不断提高办税服务质效,让泸州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体验更好、更加开放的税收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税务力量。
退税“加速度”助力港口经济千帆竞发
随着港口运输的飞速发展,泸州港“千万吨大港”初具规模,围绕港口物流生态圈,木材采运、油粮食品加工等货源市场开始不断拓展,集聚了中海粮油、长运供应链等一大批加工、贸易、物流企业。
“我们公司正处于融入国际陆海贸易通道的关键时期,资金需求量非常大。”泸州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孙大根介绍:“自2019年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出台以来,我们公司累计获得留抵退税近600余万元,迅速帮我们盘活了资金。”
“33万元的退税款第二天就到账了。”泸州临港自贸投资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倪贤容也惊喜地说:“以前退税时间需要10个工作日,没想到现在这么快就能到账,极大缩短了资金占用时间,为我们解决了流动资金紧张的难题。”
为助力临港片区企业发展壮大,确保税收优惠红利迅速转换为企业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泸州市税务局创新推出“增值税增量留抵即报即退服务”,该项创新举措实现了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由“纳税人申请”向“税务机关主动推送,纳税人一键确认”的模式转变。同时,留抵退税时间实现了由以前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了纳税人确认后即时办理,有效提高了税务机关退税效率,缓解了纳税人资金压力。
据统计,该举措至2020年1月推出以来,截至今年11月中旬,泸州市税务局共为符合退税条件的283户次纳税人办理增量留抵退税14.46亿元,让纳税人享受到了申请易、计算简、退税快的便捷服务,有力地助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定制式服务”为企业发展赋能添翼
冬日暖晴,泸州港里一艘艘货轮在轰鸣声中扬帆起航。今年69岁的刘光宣,是四川江运船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18岁那年,木匠刘光宣在机缘巧合下应生产队之需,打造了一艘木船,从此与“造船”结下不解之缘。如今半个世纪过去,曾经的青葱小伙已近古稀之龄,刘光宣不仅见证了造船业实现了从木船、水泥船到钢造船的蜕变,也见证了税务部门不断升级的纳税服务。
从“一站式服务”到“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刘光宣感触颇深:“越来越便捷的办税举措,越来越精细化的纳税服务,让我们感到很贴心,税务部门不仅给我们提供量身定做的税收政策包,更有专业化团队为我们上门服务细心指导,让我们很踏实。”
据了解,泸州市税务局瞄准港口物流企业和货源企业跨区域发展、涉税业务范围广等经营特点和需求,汇聚全市税务系统金融、国际贸易、税收、海关、信息技术等领域人才创新组建“自贸区税收服务和管理团队”,集中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税收服务管理,开展创新复杂业务的研究。
团队按照“一企一策”标准,利用“大数据+小网格”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服务,通过梳理临港企业项目税收政策,为企业量身打造适用的税收政策包,帮助企业破解政策难题,为临港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税收服务。
泸州市纳税服务科科长易飞表示:“我们以税收服务港口经济为样板,定制了服务全市经济的‘十百千’服务机制,通过搭建10大重点产业税费智库,组建100家重点企业税费顾问,推出1000户成长型企业办税管家,助力企业抢抓机遇,迅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掀开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