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平台聚集优势叠加 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推动进口粮食产业“链式”发展 

2022-01-12 17:00: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芮菱) 数九寒冬,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却一片热闹繁忙景象。该场地于2014年10月获批,经过逐年培育,业务发展势头强劲。进口粮食品类从单一高粱发展到高粱、大豆、豌豆、扁豆等多品类聚集,进口地从单一澳大利亚发展到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多国经贸往来,业务量从2015年3万吨到2019年15万吨再到2021年77万吨,实现跨越式增长,进口粮食交易集散中心已初具雏形。

1.jpg

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功能设施配套完善。场地位于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泸州港4号泊位为进口粮食集装箱专用泊位,就近便利开展业务。场地建成两大进境粮食专用仓库,面积达1.63万平方米。专用自卸车、灌包机、筛选机等配套设备完善,满足进境粮食过筛灌包需求,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车辆通道式自动喷淋消毒处理系统、放射性监测系统,提升场地服务管理能力。聚焦改革创新,口岸通关环境持续优化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以来,着力试制度、畅贸易、快物流、兴产业,在“通”上求突破,在“快”上下功夫,在“联”上做文章,创新推出“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作业模式、口岸查验多方协同服务、进境粮食企业预备案辅助监管模式、进境粮食检验检疫“双同步”作业模式等系列改革举措,进口粮食实现清关作业准备与江上物流同步,原箱提离与入库过筛灌包并行,进口粮食查验集装箱平均减少转场调箱次数2次左右,节约查验成本600元/箱,场地作业、通关效率提升,通关费用降低,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2.png

聚焦通道优势,进口粮食贸易快速聚集

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充分发挥水运临时开放口岸面朝长江黄金水道、背靠西部用粮大市场的优势,以四川第一大港泸州港为核心,依托常态化开行的“泸州-上海”江海联运外贸班轮,结合进口粮食“涉水、涉港、涉外”特点,持之以恒推动进口粮食贸易聚集。厦门建发、华西希望奥瑞佳、甘肃中仕达等20余家贸易企业扎根泸州开展业务,服务成都、泸州及周边区域酒类、食品加工产业。中海粮油项目获批“专用型保税仓库”,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协调成都海关、泸州海关完成保税仓容增设,有效避免江海联运导致的企业保税仓容虚拟占用,打破了业务发展瓶颈,2021年企业年进口量达7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带动176个就业岗位。

3.png

聚焦平台叠加,粮油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泸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后,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发挥水港特色、聚焦“区港联动”,坚持错位发展,依托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高质量运营基础,结合综保区保税加工、许可证件管理、一般纳税人试点等政策优势,成功落地中信建设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通过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口中亚、东欧、北美等地小麦、玉米,在综保区内生产加工混合、配合饲料,辐射西部市场。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实现年进出口额28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00个以上。随着中信建设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中海粮油项目、四川粮油西南食谷项目相继建成投运,进口粮食逐步从通道经济向本地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动了进口粮食物流、贸易、加工全产业链聚合,进一步稳定进口粮食产业链、供应链。

4.png

下一步,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将积极优化空间布局,更好适应业务持续增长需求,同时,通过项目带动、创新优化监管等举措,积极招引粮油、食品等涉粮加工项目,推动进口粮食产业做深、做细、做精,进一步丰富区域粮食加工生产链,助推泸州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