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舒兰)气温回暖,森林防灭火进入紧要关头。泸州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建设,泸州市各级各相关部门下沉一线、靠前履职,全力打好森林防灭火攻坚战。清明小长假期,泸州市交出火情“零发生”答卷。
泸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靠前驻训
“强基”把责任落细到最小工作单元
近年来,围绕如何实现从以前由政府单一管理,变为人人参与的森林防火格局?泸州结合实际探路子,构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泸州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泸州市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包保责任机制》,建立包保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督查清单,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常委统筹联系、市政府领导具体挂包区县的责任体系,市、县、乡、村分层分级签订《森林防灭火责任和任务承诺书》9776份,重锤擂鼓打好森林防灭火攻坚战。
“将4个村划为一个单元,成立4个村级联防片区,常态化开展演练。”“在每个村挑选1至2个制高点作为森林防灭火瞭望塔。”“在重点林区卡口,建设视频监控、消防水池等设施设备”……泸州市古蔺县石宝镇应急办主任黄勇一早就与同事在办公室琢磨森林防火工作。前不久,他刚刚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森林防灭火专职副指挥长”。黄勇说:“如遇突发森林火情时,我将就地履行专职副指挥长职责,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
古蔺县创建了“1+23”乡镇森林防灭火专职副指挥长工作机制。即建立“1个”县级森林防灭火专职副指挥长+“23个”乡镇(街道)森林防灭火联保”制度;各地按照相邻相近、便于管理、互相认同原则,每十户划定出一个联保体,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森林防火巡查、劝导、报告、宣传等,变少数“单防”为全民“共防”。
“各位乡亲,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干燥,要特别注意森林防火,禁止野外用火,禁止燃烧秸秆,请你们也告诉家人,不能在野外、特别是树林里用火!”福宝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432平方公里,随着天气转暖,游客日益增多,森林防火压力进一步增大,森林义务巡护员何怒涛工作也越来越忙。他不仅是村上义务巡逻队的队长,也是其所在“十户联保”组的组长。“森林防灭火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我们享受了森林资源,就要承担起保护森林的责任,一旦发生了火灾,我们一个都跑不脱。”何怒涛说。
随着森林高火险期的到来,泸州各地紧盯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要环节和重点区域,严格落实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工作机制。为此,市森防指办、市目督办抽调24人组建了8个督查组,制定了森林防灭火督查方案和督查清单,通过“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时开展暗查暗访,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火源管控存在隐患等问题点对点交办相关区县,并督促整改,织密防火责任落实的监督网,坚决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应急通讯保障人员操控无人机
“智防”探索现代化森林防火路径
“报告值班长,监测发现,笔架山林区出现火情,请指示!”“立即运用平台查询火场周边4千米范围内的巡护人员和扑火队伍所在位置,通过移动应急巡护软件下达扑火救援指令。”……
随后,工作人员“一键式”定位显示距离火场最近的两处管护站和扑火队伍。不一会儿,扑火人员的手机巡护软件上就收到了来自前方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
这是合江县福宝国有林场开展森林防灭火演练的场景。在该县森林防灭火指挥中心,通过森林防火信息化平台平台,每定位一处,指挥大屏上就能立即显示火场周边巡护人员、扑火队伍、物资库、防火车辆、取水点、火场天气等信息,并自动根据火场信息预测火场发展态势,实现“一键直达、一键反馈”的目的。
“这样的效率,之前是不敢想象的。”福宝国有林场场长周小坪介绍,以前通过护林员巡查和群众报警的方式获取火情,从发现火情到层层核实再到扑火救援,起码得一两个小时,极易错失灭火最佳时间。“而现在,整个过程最多不超过15分钟。同时,如有外来救援队伍,也可以通过安装巡护软件,获取现场动态信息。”
近年来,为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泸州充分借助科技手段,不断探索建设智慧化、智能化的森林防灭火路径,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
其中,如何攻破山区森林防灭火“断网”的难题,泸州加快探索“技防”措施破题。
“我们计划今年在森林防灭火前线补充完善应急通讯手段,改造应急指挥前突通讯车,搭载超短波车载基站、370M无线短波车载基站、车载电源等装备。”泸州市应急管理局科技信息化科负责人张恒志介绍,目前,泸州已在重点灾害防范偏远乡镇配备的61部“天通一号”卫星电话,实现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的语音保底通讯保障。
另外,为解决前方火场通讯“孤岛”和音视频信号传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泸州还将在现有应急指挥平台基础上,融合自组网和卫星链路等技术,将采集的视音频信号通过前方通讯人员背负式自组网基站跳转至前突通讯车辆,并利用车载卫星基站和通讯中继无人机的“空中桥梁”作用传输至后端指挥大厅,还可通过应急指挥专网接入应急管理部和省应急厅,为实现部、省、市、县(区)、乡镇五级扁平化、一体化指挥提供信息支撑。
“实训”提升队伍扑火实战技能
“轰隆隆......”风力灭火机、油锯、水泵接连响起,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双盲”演练在江阳区茜草街道黑竹林拉开序幕。
架设水泵、铺设水带,保障灭火供水、现场灭火、清理林下可燃物、开设防火隔离带等工作有条不紊展开,扑火队员采取“一点突破”“分块歼灭”等方式对火场进行“以水灭火”扑救,最终顺利完成扑火任务。
此次“双盲”演练没有事前通知,没有提前彩排。9点30分警报拉响,10分钟内队伍集结到达模拟现场开展扑火救援,整个过程迅速有序指挥有力,检验了队伍日常实战训练的成效。
进入高火险期以来,泸州市消防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一主两辅”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等专业、半专业队伍,闻令而动,靠前驻防驻训,用“准实战”演练提升救援队伍应对森林火灾的处置能力。
从命令发布、人员集结、清点装备、任务下达、战斗展开等环节,泸州消防救援队伍全过程以“实装、实景、实战”为要求,练通信保障、练远程指挥、练火情侦察、练操法战法,并借鉴森林消防队伍经验,针对泸州实际,形成一套泸州版森林灭火基础操法,为提升森林灭火战斗力开荒拓路。
此外,泸州为基层消防救援大队(站)发放包括消防机器人、水罐泡沫车、抢险救援车等价值7600余万元的救援装备,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强筋健骨、提能加速。
森林高火险期,泸州市4支市级森林专业扑火队伍,5支区县森林专业扑火队伍,113支乡镇半专业扑火队伍3,1143支村级义务扑火队伍,共计28000余人全部处于防灭火临战备战状态,风力灭火机、远程供水系统等扑火装备设备保持完好。同时,泸州市各级扎实开展森林火灾应急演练490余次,参练人数达13300余人。尤其是重点时段,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泸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协同各级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前置到古蔺、叙永等中火险区域,开展带装巡逻,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科学安全处置,及时打早打小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