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将3127名吹哨人安在群众身边

2022-05-17 17:29: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朱索)汛期刚至,泸州市先后遭遇3次风雹灾害,迎来2次长江洪峰过境。面对复杂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泸州立足“早准快”,强弱项补短板,不断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堤坝防线”,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

提前预警 3127名吹哨人安在群众身边

“罗伯伯,要下暴雨了,快转移到村办公室。”今年5月8日下午,泸县气象台先后发布暴雨蓝色和橙色预警信号,部分乡镇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并伴有雷电、短时阵性大风,泸县多地受到影响。

收到预警信息后,灾害信息员曾浪屿第一时间来到洪安桥村观音岩崩塌地质灾害点,组织罗云富等3户共9名群众转移到村办公室避险。

转移群众罗云富说:“每次有暴雨,镇上和村上都会提前把我们转移到村办公室,这让我们很有安全感。”

在泸州,像曾浪屿这样的灾害信息员在泸州有3127名。近年来,泸州市持续健全“吹哨人”机制,大力组建群众身边的“应急队伍”,在各区县、镇、村分别配备2名灾害信息员,特别是从村(社区)“两委员”成员和骨干党员中选拔灾害信息员,确保灾害来临第一时间就近发现、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援。

让熟悉乡情社情、看得见灾情的人站在最前端,近年来,泸州市由灾害信息员“吹哨”成功避险的案例并不鲜见。同时,泸州市还制定《灾害信息员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村灾害信息员岗位补助标准和工作保障机制,采取专家讲课、远程培训、比武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各级信息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灾害信息员熟知传递预警信息、排查灾害隐患、转移救助受灾群众等各项能力,确保一旦发生极端险情灾情,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灾害信息是否预警到位、是否落实到位也尤为重要。为切实解决预警信息“一发了之”的问题,泸州市印发建立了全市应急系统灾害预警信息分级发布和基层末端反馈机制,要求各乡镇(街道)在属地每个村(社区)落实2名普通群众、每个重点企业和在建项目分别落实2名一线员工,作为应急系统灾害预警信息末端反馈人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后,末端反馈人员在收到后第一时间向市应急指挥平台作出回应,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位,防控措施及时落实。

今年1—4月,泸州市灾害信息员累计上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570条,各级政府高效决策,社会群众全力配合,守牢了抗击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

快速救援 1600支应急队伍“聚点成面”

去年9月12日,古蔺县二郎镇境内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驻扎距此较近的蔺阳大道消防救援站,先驾车后步行,快速赶到增援。

在前往转移受灾群众路途中,突遇一路段飞石“从天而降”,“唯一通道”成为“拦路虎”,消防队员周基伟观察情况后,从路边找来一块铁皮制成防护“盾牌”。他一手扛起“盾牌”,一手护着群众,成功将过往群众护送到安全区域。

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泸州不断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县域“1小时”和乡镇“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2021年来,泸州共建成29个中心乡镇(街道)消防救援站、126支乡镇(街道)应急队、1486支村(社区)应急分队。同时与重点企业签订联防协议,实现了专职消防队伍、镇村辅助队伍和企业专业队伍“三队合力、专常兼备”,突发事件快速响应能力显著提高。

古蔺县茅溪镇坐落在乌蒙山区,茅溪消防救援站是泸州市最偏远的消防救援站,负责周边茅溪镇、石宝镇、丹桂镇片区应急救援工作。今年正月初七18时30分许,丹桂镇一农户发生火情,火势较大急需救援。茅溪消防救援站接令后,1车5人立即冒着大风雪前往救援。

“如果我们没有建立这个片区消防站,是来不及处置这场火情的。”当班班长王思友说起当天救援的情景感叹。

“紧急集合……”早上6点30分,伴随着一声急促的哨声,全体扑火队员闻声而动,迅速整理好着装,来到集合点集合,整个过程耗时5分钟。

这是潮河镇应急救援队在龙贯山开展森林防灭火封闭式培训的场景。为全面加强各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2022年,泸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组织该县20个镇级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封闭式轮训,白天开展技战法实操训练,晚上进行救援和避险理论学习,现已举办了7期,培训队员300余名。

“新形势下,坚持纪律部队建设标准是锻造应急铁军的重要一环。联合训练不仅提升了队伍应对处置森林火情能力,更能磨砺各队伍坚决打赢森林防灭火硬仗的决心和勇气。”泸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熊科俊表示。

精准救援 实战检验大灾应对能力

自然灾害应对处置的“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4月29日,泸州市举行“护航·2022”综合应急实战演练,总体以暴雨洪涝巨灾为背景,充分考虑城市严重内涝、灾区“三断”等极端情况,针对性设置山洪灾害应对、水域救援、地震救援、危化品燃爆处置、地下空间淹没应对等新科目,灾区断路、断电、断通信抢通保通等新环节。其目的是全面检验预警响应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应急联动能力、科学救援能力、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预案实战化水平,推动全市上下常备不懈做好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准备。

在地下空间淹没应对中,切断隧道电源、安装挡水设施、交通管控、灾情侦查、现场救援、使用供排水机器人排水抢险等有条不紊开展。

在危化品燃爆处置中,由于现场火势发展迅猛,无法有效控制,救援人员安全风险大,市指挥部立即调用消防机器人增援,前哨机器人开展现场火情侦察,暴雪、水龙、巨浪消防机器人对火场全面发起总攻,明火被完全扑灭。

在模拟灾害现场“断网”的情况下,应急通讯保障人员架设超轻型卫星便携站,快速接入应急和消防的卫星通讯网络,为现场提供2M-4M的网络带宽,确保4G单兵、布控球、无人机采集的现场画面可实时传回指挥部。利用370M窄带无线对讲和短波通信电台系统,搭建前后方指挥部的语音通信链路,可在灾区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及时将受灾情况传递出来,并实现指挥部与灾区现场的语音通信指挥。

此外,为科学高效应对暴雨洪涝巨灾等极端异常情况,泸州在汛期来临前已印发《暴雨洪涝巨灾应急处置预案》,预设巨灾场景预设,分类梳理提前预警、跟踪测报、转移避险、安全管控、交通管制、自救互救、抢险救援、通用保障等若干紧急应对措施,为指挥部会商研判和高效统一指挥调度提供了决策依据。并由此,形成以《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部门预案、基层预案、企业预案、重大活动预案为基础的“1+N”应急预案体系,明确指挥体系、应对措施和运行模式,确保面对突发事件指挥有序、应对有力。

此外,泸州还先后投入2.9亿资金,针对断网、断电等恶劣条件,为救援队伍配备超轻型卫星便携通讯站、“天通一号”卫星电话等通讯保障设备;针对火险,配齐以水灭火森林灭火装备,配备40台消防机器人,组建全国第一支消防机器人大队;针对洪涝巨灾,配备水陆两栖救援艇、水域救援无人机等多种特种装备,为应急救援插上科技的翅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