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 累计排查救助对象1万余人次

2022-09-15 17:47: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邹勇)连日来,泸县民政部门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想方设法保障民生,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疫情发生后,泸县迅速建立因疫情导致生活困难群众信息“日报告”工作机制,实现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明确专人负责困难群众监测预警工作。各镇(街道)与困难群众保持全天候电话联系,准确掌握辖区内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情况,并即时逐级上报。同时,与卫健部门建立数据“日交换”共享机制,每日对隔离人员、确诊人员进行困难情况摸排,确保困难信息精准,切实做到“应救尽救”。

截至9月14日,全县已累计排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收入等救助对象1万余人次,实现了困难群众遇困情况摸排全覆盖。

“你好,我被疫情困在云锦镇已经4天了,身上的钱都花完了,我可以申请救助吗?”近日,云锦镇社事办工作员李亚接到求助电话。打电话的是重庆市璧山区的杨家发,他原本计划骑摩托车到泸州市物流公司做搬运工,因为泸县疫情被封控在云锦镇的一家宾馆里。目前,身上的钱也花完了,生活出现了困难。他看到泸县民政局发布的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立即拨打了云锦镇社事办的电话。李亚详细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给杨家发送去盒饭、八宝粥、矿泉水等,并先行给予杨家发临时救助金1000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当前,泸县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泸县民政局一方面优化救助程序,全面落实“小金额先行救助”,紧急情况下暂时无法核实信息的,凭申请人诚信承诺“容缺救助”。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开展救助;另一方面,及时将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特别是因务工、探亲等原因滞留的非本地户籍人员患病或因疫情管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流动人口,由辖区政府直接实施一次性临时救助。

为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泸县民政局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疫情之下,线上组织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等,通过电话、微信联络,了解辖区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社会救助对象家庭生活状况,及时响应困难群众的求助需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