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郭慧琳)12月30日,笔者从泸州海事局2022年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以来,10433艘次船舶、989.7万吨货物安全有序进出辖区;保障78.03万吨粮食,包括成品油8.54万吨、原油60.63万吨、化肥11.77万吨等民生物资、战略物资的运输畅通。
力保辖区安全稳定
“量身定制”风险管控措施
2022年,泸州海事局紧盯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了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针对重要节假日、枯水期等重点时段,泸州海事局强化重点安全监管,制定专项工作方案,采取特别监管举措,做好重点浅区航段疏浚维护,落实瓦窑滩当季水位通航秩序管控措施,实施进出港船舶超吃水核查,规范水上应急值班值守,常态化开展应急快反抽查。
有效运行水上交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针对不同风险种类,制定实施“一桥一策”“一渡一策”风险防控措施。推动泸州泰安长江大桥防撞设施和国窖大桥桥梁助航标志建设。强化长期停运船舶综合治理,推动“僵尸船”完成拆解,保持“三无船舶”动态清零。推动在长江泸州段黄舣沱、弥陀、文桥等地建成16个高洪水位应急系固设施,有效防止“跑船”事件发生。
船舶排污口取得电子“身份证”
“零排放”船舶监管标准化、可视化、精准化
2022年,泸州海事局坚持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治理模式不动摇,实现到港船舶电子铅封全覆盖,推动辖区码头配备污染物接收计量设备,辖区船舶污染防治能力有效提升。
泸州海事局对到港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标准排放管路及应急旁通管路进行盲断,并实施电子铅封,船舶排污口取得电子“身份证”,实现对长江干线上“零排放”船舶标准化、可视化的智能监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到精准监管,实现了对船舶排污口精准化管理。
截至目前,泸州海事局已对193艘船舶实施电子铅封。严格实施进港船舶“零排放”每日核查制度,共计核查进港船舶4503艘次,核查出非“零排放”船舶23艘,并全部督促完成备案。
泸州海事局实施网格化管理,督促码头和船舶认真落实“三必须一确认”污染物船岸交接和检查制度,也就是说,船舶作业前必须交付污染物。截至12月30日,辖区通过“船E行”信息系统交付船舶垃圾70.65吨,交付生活污水9222.82立方米,含油污水10.73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船舶交付垃圾和生活污水交付量增加了一倍。
海事政务“一窗”受理、“一站式”审批
受理办结行政服务2050项
泸州海事局优化政务服务,持续推广“一网通办”和电子政务办理。在集装箱码头设置海事政务自助服务站,实行海事政务“一窗”受理、“一站式”审批,累计受理办结行政服务2050项。支持泸州港开放口岸建设,助力泸州港口岸临时开放。提升船员履职能力,服务船员考试发证,组建1支培训队伍,设置1间培训教室,准备授课素材,组织开展面对面专门培训。
积极与气象部门协同配合,推进长江航道气象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增强航运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泸州长江水上搜救中心建设,推动成立纳溪长江水上搜救分中心,常态化开展水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升水上搜救应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