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彭双)“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春天,是生命的勃兴,是花开的喜悦,是梦想的开始。船舶汽笛与莺啼燕语相和,机器轰鸣与车马喧声交织,春天的乐章奏响神州大地。2023年开春,泸州迅速掀起了建设的热潮,泸州水运行业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重大项目建设正酣
值雨水时节,春雨淅淅沥沥,2月22日,长江边仍感寒风凛冽,走进泸州港纳溪港区石龙岩作业区一区工程施工现场,一个现代化综合枢纽码头正在加紧建设。
“干起来!这周要完成模具清理,3月初就要完成剩余部分的水泥浇筑。”在前沿平台预制梁板浇筑作业区,混凝土搅拌车在工人们的吆喝声中有规律地运转着。不远处,一辆挖掘机正挥动着铁臂清理土方,为即将开工的陆域堆场、道路建设做好准备工作。
站在雏形初现的码头旁,泸州港华石龙岩码头管理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舒成洪介绍:“石龙岩作业区一区工程项目已启动3个1000吨级泊位的施工建设,水工结构按靠泊5000吨级船舶建设,年吞吐量最高可达600万吨,将成为泸州最大的深水散杂货码头。”
“建设压力不小,码头上方的省道308改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移交工作。移交完成后要抓紧开展陆域部分建设,码头堆场、配电房、消防水池等年底前达到运行条件。”舒成洪表示。除了前沿水工平台建设,后方陆域部分设计两级平台,一级平台布置码头、散货堆场、件杂堆场等设施;二级平台布置件杂仓库、卸车棚、集料仓等设施,今年将分部分项对该项目进行验收,2024年7月前对外开放运营,因此还将增加工程建设人员,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
船舶建造火热进行
2月23日,走进泸州市神臂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这里焊花飞溅,铆声钉铛,一艘艘钢质驳轮大船整装待发,气势如虹,成为千里川江一道亮丽风景线。
据“揽江66”船主评价“泸州造的船质量好,外表精美,价格也相对便宜,工人们正在赶造的货船再有半个多月就完工了。”“揽江66”总吨2985,船舶在枯水期也能进入川江段,具有显著航行优势,预计2023年3月建造完成。
“2023年订单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两倍多,企业上上下下都特别忙。”泸州市神臂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郑治说,目前在手订单就有10艘,包括多用途货船、宜宾105米行船、航道趸船等。
绿色低碳是发展方向,泸州各船舶制造企业持续开发节能环保型“绿色船舶”,为后疫情时代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按下“快进键”,带动航运、机械制造、电力、轻工、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为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港口货物运输忙
走进泸州港,码头现场还有车水马龙的货物装卸场景。“站立”在长江边上的吊机,正在左右“摇着头”,一辆辆货车有序排队等待装货吊车来回装卸货物,集装箱整齐地码在铁轨两旁,它们即将搭乘中欧班列奔向海外。
“春节后开工以来,泸州港货物数量明显增加,平均每天有80辆货车进出,200余名工作人员轮班上岗,全力保障货物运输。”泸州港相关负责人说。
泸州港是四川省重要的煤炭、金属矿石和粮食集散地。2022年,泸州港货运量累计完成2097.5万吨,同比增长4.13%。集装箱吞吐量为19万标箱,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泸州港货物运输更加繁忙,1月,集装箱吞吐量为1.9万标箱,同比增长2.52%,外贸箱量完成5536标箱,同比增长21%,主要货种煤炭吞吐量为9.7万吨,同比增长12%,石油及制品吞吐量为7.1万吨,同比增长38%。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畅通,是发展需求;流动,是美丽风景。泸州,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一个缩影。
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将以全省“水运发展提升年”为抓手,高水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联合重庆港共建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争取打造长江泸州段川渝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改革创新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