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郭慧琳)高铁泸州站是个立体化的大型交通枢纽,站内上层售票、候车、站台等属于铁路管辖,中层落客平台、下层出站口,各种停车场和城市通廊属于地方管辖,边界相当复杂。那么,边界区归谁管?泸州市公安局大数据警察支队大数据建设管理大队大队长李志强说:“传统路地‘滴水为界’边界管理模式,在边界区难免都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给群众留下‘不给力’的印象,何况高铁泸州站这样的错综复杂的大型交通枢纽。”
3月14日,走进泸州市公安局泸州市公安局大数据合成作战中心的大厅,巨大的LED大屏清晰显示着关键交通节点和重要公共场所。这块LED大屏“身后”,泸州市公安局搭建着5G公安视频专网,跨镜融合技术,打造的高铁站一体化智能防控系统,意味着打破了高铁站的传统管辖限制。
据李志强介绍,铁路管辖和地方管辖是两个体系,高铁站一体化智能防控系统打破了地方和铁路两个体系间的壁垒,创新融合,陆地公安同署办公,不管是服务群众还是安全防控都多维度有机融合,彻底杜绝在传统边界区出现推诿扯皮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高铁站内外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是全国首创。
监控盲区逃不过“火眼金睛” 侦查破案提质增效
2018年1月30日,泸州市公安局成立了全国首支大数据警察专业队伍——泸州市公安局大数据警察支队,并自主研发出“云墙”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该平台能高密度、高标准布建整合数据资源,构建出了泸州大数据智能应用新生态。
“云墙”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研发和应用,让风险防控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侦查破案由“单兵作战”向“超级合成”转变,治安防范治由“粗放低质”向“精准可控”转变。案发后,原本“扁平”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大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变得“立体”起来。
李志强曾是一名刑警,自大数据警察支队成立后,他就转换了角色,成为其中一员。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李志强感触颇深,他说:“以前是直接面对违法犯罪,现在工作对象变成了数据、模型、工具、系统和设备。”
在街面犯罪中,“云墙”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说得上是“火眼金睛”。以前,出现街面违法犯罪时,警察要通过附近监控挨个找,附近找不到,再扩大范围继续挨个找,要是碰上监控盲区,对于案件的侦破来说是难上加难。现在,利用“云墙”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能快速精准锁定目标,节约不少时间和警力,大大提升了案件侦破的效率。
李志强说:“仅2022年 ,支队共破获主城区街面侵财案件290余起,其中抢劫抢夺案7起全破,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直接抓获上网逃犯101人。”
共享资源 用创新直面新挑战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泸州市公安局大数据支队是随时在群众身边的“数智警察”,是相关部门在做决策前的“智囊团”。“云墙”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汇聚数据流,整合政务、社会服务和感知数据等,累计整合数据资源1480余类。
为了“云墙”能精准服务群众、各警种等,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分类建设了警种“数据主题域”实战研判模型。并打造出“云海”“云剑”“云慧”“云盾”“云基”“云瞳”6大子系统,构成“云系家族”,建成泸州公安的“最强大脑”。特别是“云基”,为智慧社区警务工作量身打造的平台,在信息网采等方面用大数据反哺基层基础,减轻基层民警负担。
在这个“数据跑路”的时代,“云墙”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与“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相融,在群众办理出入境业务中,推出“办证指引、证照拍摄、预约取号、办证点导航、办理进度、港澳再签注在线办理与个人中心”7个服务事项,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出入境证件申请“一站式”便捷服务,让科技助力信息对称透明。
李志强表示,目前,依托“云墙”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我们打造出符合泸州公安工作实际的各种智能实战系统、模型和工具集群,系统日均使用超万次,是泸州市公安机关普及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次最高的科技“武器”。(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