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技防 泸州多措并举防范化解森林高火险

2023-03-30 16:48: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朱索)“喂!喂!这位朋友,你在干啥子?你不晓得林区不能点火啊?山上一缕烟,罚款两三千,老乡们,千万不能犯错哈!”

喊话的不是护林员,而是泸县森防指办利用林区视频监控摄像头,发现喻寺镇林区有人准备点火,立即通过无人机隔空“喊话”制止点火行为。泸县森防指副指挥长宋强介绍,该县83架无人机已经进入常备值班状态,对各重点区域进行定时定点巡护和语音宣传劝导,为护林插上科技巡防“翅膀”。

自进入森林高火险期以来,泸州市全市上下总动员,强意识,强基础、强本领,筑牢森林防火网,守护青山无恙。

古蔺县森林专业扑火队开展防火工作夜查

吹响集结号,人防直抵火险一线

“烈火炼丹心,热血铸忠诚……”3月15日早上8时许,一阵阵洪亮的歌声打破了山林的宁静,泸州市古蔺县森林专业扑火队迈着铿锵的步伐巡林护林一线。从3月4日以来,他们已连续11天在重点林区靠前驻防。

“除流动巡逻熟悉林情外,我们还蹲守重点区域加强宣传、深入关键部位排查隐患,开展演练加强协同配合。”带队的古蔺县应急局火灾防治管理股股长潘真平介绍,他们在每一个驻地乡镇会开展夜间巡查2-3个小时,目前已经查了37个护林员在岗情况、7个进出山卡口和2个林区经营单位。同时,驻防期间还组织专业队伍和地方队伍加强以水灭火战法,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在深林里巡护的时候,时常碰到一些年纪大的村民,防火意识比较薄弱。”潘真平说,在巡山的过程中,遇到捡柴火烧秸秆的村民和进山的游客,都会上前给他们开展防火宣传,“当地游客、村民看到巡护队伍,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宣传。”

龙马潭区状元山公墓专职巡山护林员潘正银巡山

泸州状元山公墓位于龙马潭区九狮山森林公园,随着清明节即将到来,群众祭祀行为愈加频繁,当地针对性巡查频次也在逐渐加大。3月26日上午9时,专职巡山护林员潘正银整理行头又一次巡山,他带着扩音喇叭,循环播放警示宣传语,呼吁前来上坟的市民文明祭扫。

“早上在公墓区巡一次,看有没有人用烧纸钱、点香烛、燃放烟花爆竹。中午吃了饭再到森林公园巡一次,看有没有人在林区搞露营烧烤。”潘正银介绍,他们的工作重点已从林区散坟坟头草等重点隐患清理整治全面转入林区防火安全巡防。“清明节前后10天是重点防护期,我们巡防人员也从原来的4名增加到10名,以日巡+夜查的方式全天候布防,确保管理范围不留空隙,严防发生人为森林火情。”

当前,泸州全市4支专业扑火队伍正在一线带装巡护,2373名护林员持续开展日常巡护,确保一旦发现火情,能够迅速出动“打早、打小。”

古蔺县森林专业扑火队靠前驻防联合演练

夯实防火墙科学预防隐患变宝

林下可燃物是森林中最常见最突出的火灾隐患,也是影响防火通道安全的最大不利因素。今年来,泸州各级各部门始终把解决林下可燃物堆积、防火通道线树矛盾作为主要工作在抓,切实降低森林火灾风险。

“风偏不闪络、树倒不碰线、通道无可燃物,这才能确保确保输配电线路和防火通道安全。”国网泸州供电公司运检部管理专责罗志贤介绍,按照《泸州市林区配输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实施方案》要求,今年该公司组织各供电所、班组进行专项排查,已排查1297个森林防火区段,清理5.4万吨林下可燃物,清理林区线路1409公里。

进入纳溪区凤凰湖林区,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见三五成群的村民集为一队,正在用镰刀割和锄头铲进行可燃物集中清运处理。

纳溪区大渡口供电所开展林下可燃物清理

“这片林区正好在高压线下,又多以松树为主,按照线下4米,杆前5米的标准,今天我们要清理出300平方米的一个线下安全区。”纳溪区大渡口镇供电所副所长黄金胜正吆喝着大伙儿清理高压线下的林草可燃物,每当完成一个区段的清理,就会组织当地村民进场,将清理过的空白山头,又插花式地开辟成油茶种植场。“现在天气正好,清明节前撒播油茶种,到明年夏季,就能在高压电线下形成一片自然的防火隔离带。”

油茶是天然的抗燃树种,成林后能遏制其它易燃植物的生长,能有效阻隔森林火灾的发展和蔓延。市林竹局防火科科长王涛表示,为真正实现防范山火于未‘燃’,油茶种植正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在全市推广。

在合江县车辋镇金龙村,一片大约600亩的山地正在进行梯形改造,后续将在此连片种植油茶树。去年这里因极端高温引发了一场山火,当地林竹部门在原燃烧地上利用省级财政资金补贴鼓励村民种植油茶,每亩1000元的补贴费用基本上可以覆盖种植成本,村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很高。

“今年计划在全市推广种植1.7万亩油茶。”王涛兴致勃勃地介绍道,随着茶油种植面积的扩大,合江县车辋镇、九支镇,叙永县龙凤,叙永,摩尼等地的油茶林将连结成片,在山间形成一个天然的防火带,有效减少火灾对森林树木的威胁。

泸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利用森林消防供水系统为玉蟾山蓄水池补水

提升硬实力,填补引水上山空白

“再加500立方米的水,才能满足本地森林灭火扑救需要。”泸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玄滩中队中队长张国清正在组织10名队员利用森林消防供水系统,为泸县石桥镇泡桐坳茶山蓄水池补水。

“以水灭火,是森林火灾扑救的最有效方式,可有效减低扑火队员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系数大、灭火彻底、不留隐患、不易复燃等特点。”泸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趁现在春季雨水充足,他们采取“机器人取水、低压车增压、大功率提水、‘双数控”管理方式,为林区内消防水池及时补给水源。

从泸县玉蟾风景区森林防火检查站往上走100米左右,就能在半山看到2个大型水桶,每个桶都有3吨容量。这样的蓄水桶玉蟾山上共有16个,沿着森林防火通道布置,将在森林防灭火扑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相邻一山之隔的江阳区方山,因地势陡峭,交通不便,多年来,该区域森林扑火队伍一直沿用风力灭火机、灭火扫把等工具进行林火扑救。2022年底,江阳区政府投入650余万元,以山顶水库为依托,在方山景区建成永久性以水灭火基础设施系统。此外,该系统还配套建成47个蓄水池,用2万余米钢管将水库与蓄水池串联,设置110个出水口,1个智能电力供水站和20台(套)应急增压附属设备。

“经过两次演练检验,该供水系统已经具备全覆盖景区以水灭火作战所需。”江阳区工作人员万斌介绍,该水库蓄水池日出水量630吨以上,蓄水量1200立方米,基本能满足紧急灭火的水量供应。

今年以来,泸州市各重点林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年初再次投入942万余元,新(改)建消防水池82口、购置软体移动蓄水池190个,将进一步保障森林灭火有水可用。(图片来源:泸州市应急管理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