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巫晓娟 吴科)近日,泸州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52个单位和87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泸州农商银行江阳支行、纳溪支行被评为2022年度泸州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单位,泸州农商银行龙马潭支行行长罗育江被评为2022年度泸州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个人。一榜“三颗星”,泸州农商银行是泸州市农信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农商银行。这是泸州农商银行深耕“三农”、服务乡村振兴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泸州农商银行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
金融“及时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这100万元贷款,帮了我的大忙。感谢你们的上门服务,我都没怎么跑路,贷款就办下来了。”近日,在收到泸州农商银行发放的贷款后,江阳区某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李某感动地说。
此前,泸州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时发现,部分企业信用良好,由于没有抵押物难以融资,生产发展资金捉襟见肘,李某经营的专合社便存在这种情况。于是,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他,为他提供了100万元纯信用贷款,解决了专合社资金难题。
泸州农商银行还创新形式带动乡村产业链发展,坚持以四川农信“惠生活”平台为载体,采用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黄舣爱媛橙、石洞顺江黄桃、金丝皇菊等“泸字号”农产品拓宽销路。
泸州农商银行还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投放,扩大信贷覆盖面,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成长、发展壮大,向全市72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贷款12.49亿元。同时,围绕“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川茶、川粮油、川猪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有“10+3”体系贷款13.49亿元,涉及730户客户。
泸州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对口帮扶脱贫户
整村授信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茶产业是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的特色产业,也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6万亩特早茶,涉及全村家家户户,虽然生产模式和发展进程各不相同,但每家每户都需要信贷支持。
泸州农商银行推行整村授信模式,到梅岭村每户茶农家调查问需、建立经济档案、开通信贷绿色通道,为6万亩特早茶提供“信贷自来水”,茶农随需随取,方便快捷。在整村授信的助力下,梅岭村茶产业链得以发展,种植、采摘、加工、销售、旅游等产业获得长足发展,茶山变“金山”,该村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梅岭村因茶而兴,村民收入和茶企经济稳步增加,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
纳溪某公司系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生产中高档民用、办公、休闲家具,以及各种竹手工艺制品。通过这样的企业引领,周围的乡村实现了资源变现,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在企业需要资金时,泸州农商银行及时提供贷款1120万元,用于解决企业原材料购买、厂房建设等问题,还利用深耕本土的人熟、地熟优势,帮助企业雇佣长期员工24人,在销售旺季帮助企业联系临时工人,其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得到了企业的赞扬。
“有需就送贷”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多亏了泸州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让我的松茸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收入增加了近40%,农家乐生意也红红火火。”2022年7月,泸州农商银行方山支行信贷员到方山镇白塔村检查贷后工作,四川九菇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石顺玉激动地对他说道。
石顺玉是带着松茸种植技术回乡创业的,正当其种植的松茸产销两旺、供不应求时,却被配套设施及生产投入所需的50万元难住了。方山支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为其量身定制贷款方案,一周内为他发放了30万元“商易贷”信用贷款;随后又在10天内为其办理了30万元“稳保贷”。方山支行采用信用加抵押方式,给石顺玉60万元资金支持,解了石顺玉的燃眉之急。石顺玉利用这些资金建起了“九菇娘家庭农场”,可以采摘赤松茸、休闲垂钓、踏青赏春等,吸引了近郊游客前往打卡。
方便快捷“智慧银行”通村入组
“听说农商银行汽车上可以存钱,我们专门来看看。我们今天领的高粱款马上就可以存起来了。”2022年10月15日,是龙马潭区胡市镇来寺村的高粱款发款日,一位村民高兴地向工作人员说道。来寺村是高粱种植示范基地,高粱种植面积广,种植村民多,发放高粱款金额大。为保障村民的资金安全,泸州农商银行胡市支行利用“流动银行汽车”,为村民开展便民金融服务。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现代金融服务不能缺位。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泸州农商银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全辖238个行政村,在原有442个助农取款点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49个,覆盖三区乡镇和行政村。
近年来,泸州农商银行“智慧银行”建设面向城乡,为乡村振兴提档加速。泸州农商银行建成营业网点+自助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网上银行+蜀信e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商平台银行+惠支付扫码支付等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市、区县、乡镇、村组金融服务100%全覆盖,让乡村享受城市的智慧银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