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舒兰/文图)“第一季度,全市应急系统计划性监督检查271家次,完成年度执法任务的23%,发现问题和隐患1143项,其中重大隐患27项。”近日,泸州市2023年第一季度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暨阵地建设现场会召开,通报第一季度全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强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等相关工作。
当天下午,市县应急管理系统分管执法工作领导,执法队伍负责人和市级执法队伍相关人员同时到会,围绕执法队伍能力素质建设、片区执法中队建设、执法质效提升、执法人员和装备配备以及如何依法、规范、精准执法等主题,讲问题、谈想法、话思路,共同锚定全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未来新方向。
搭平台实地观摩学习
此次阵地建设现场会在江阳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召开。
为何选择此处?泸州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方谨介绍,该中队作为全市9个“标杆式”执法阵地之一,是泸州纵深推进执法改革,强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的缩影。
今年2月,江阳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办公阵地正式投用,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设置独立的警示教育、询问、办案、档案和器材管理等全流程执法功能区;每个队员均配备标准化执法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有1辆执法用车。并按此标准,在全区建立4个片区执法中队,负责片区内综合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综合性任务。
“通过片区执法构建全区‘一盘棋’执法格局,有效破解了基层执法力量不足,办案能力不强的‘单兵作战’的问题,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目标。”江阳区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智介绍。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与会人员边看边听边学。
“江阳区的全流程执法功能分区为我们加快推进执法阵地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叙永县应急局执法大队大队长赵学龙表示,今年叙永将着力推进执法大队和执法中队标准化建设,借鉴江阳区好的模式,分类完善执法功能分区,强化执法阵地建设。
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有利于行政权力的规范高效运行。泸县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刁元森谈到自己的感受,该县通过建立“1+4+N”应急执法体系,即“1个执法大队+4个执法中队+N个乡镇街道、部门”,构建了网格化“安全生产半小时执法圈”,推动关口前移、防控风险。
深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方谨指出,要紧密结合辖区实际,按照《泸州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围绕“组织建设标准化、队伍管理标准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保障标准化”建设目标,构建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监管执法体制,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执法公正、管理规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面对面交流干货满满
随后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结合实际,热烈讨论、分享交流。
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能有效避免安全监管执法“一刀切”。“我们以‘宽严相济、交叉促学’切实推进常态化执法监管张弛有度。”龙马潭区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义介绍,该区创新“红黄绿”三色监管模式,根据违法行为、问题隐患等不同程度,采取从轻或免于处罚、常态警示教育提醒、高压态势严查重罚等方式,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如何深化精准执法,在古蔺县应急局机关党委书记刘庆看来,离不开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执法铁军。近年来,该县通过蔺州应急大讲堂、案例警示教育会、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考试、聘请专业律师定期服务指导等教育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今年以来,纳溪区以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助推执法工作走深走实。对此,该区应急局副局长、执法大队大队长帅大春深有感触。他介绍,截至目前,共收到举报2起,查实1起,另外1起正在调查中。“建立举报案件办理机制,依法依规从严查处举报案件,倒逼企业主动整改事故隐患和消除违法行为,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交流互学促提升是此次座谈会的目的之一。合江县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波通过参加此次现场会观摩学习,也发现在普法宣传教育上仍有提升空间。“下一步,要重点结合安全宣传‘五进’、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应急管理普法宣传活动,将安全压力传达到每个企业、每个岗位、每个员工。”
3个多小时里,与会人员畅谈举措、共商良方,“干货满满、获益良多”是大家的共识。
自今年4月起,全省“强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将进入为期8个月的集中执法阶段。座谈会上,市应急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官伟平从增强履职意识、争先意识和进位意识方面为专项行动提要求设目标。“要在推动‘强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落地见效上下功夫,提升执法人员履职能力,推进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强化执法量化考评,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把管用好用的方式常态化、制度化,以高质量执法保障高水平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