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方春梅 舒兰)为构建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切实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近日,中共泸州市委办公室、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泸州市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行动,到2024年年底,各区县完成50%以上乡镇(街道)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任务;到2025年年底,全面完成补短板任务,推动基层应急能力显著提升。
基层是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方案》明确要健全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体系,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由应急管理机构牵头负责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设立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小组,村(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统筹应急管理力量,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米”。
如何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管、能管好?《方案》要求,要压紧压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强化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党建+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预报预警信息“双直达”、应急指挥、喊醒叫应、宣传劝导、转移避险、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联防联控联动、救灾保障、应急值班值守等工作机制,做到职责明晰、分工合理、责任到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现代化,《方案》明确进一步优化推广运用泸州市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乡镇(街道)要规范建设应急指挥阵地、终端,配足配齐基础设施设备,动态整合共享数据资源,通过远程监控和监测预警,推动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市县乡三级同步互联互通。
应急救援队伍是基层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方案》指出,乡镇(街道)要按规定配备专职和辅助应急管理人员,支持指导村(社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建强“一主两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完善以中心消防站专职消防队伍为主体,乡镇(街道)、村(社区)常备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同时,专职消防队要统筹组织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联训联动,打造灵敏高效的应急处置队伍。引导建设社会救援队伍,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应急救援。
此外,《方案》要求,市应急委办公室要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指导;区县应急委办公室要对照重点任务全程跟踪推进,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高质量完成补短板各项工作。各级机构编制、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林业竹业、消防等部门(单位)要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方案》还明确了要强化考核激励,市级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工作予以倾斜。对按时完成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建设任务的乡镇(街道),经验收达标后,市级财政给予一定补助,各区县要结合实际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补短板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党政同责目标考核内容和安全生产巡查重点督查清单。对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扬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