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廖锐 罗旭) 隽秀逶迤的笔架山、天低云阔的罗汉林,描绘出一幅幅草树云山的盛景;长沱两江穿城而过,勾勒出清泓环绕、蓝绿交融的灵秀画卷;十里绿色长廊串联起生态脉络、连接大地景观,让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 今天的泸州,绿意于天地间流淌,碧水在城市里荡漾,而这宛如诗画之境的背后,凝聚着泸州城管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干劲。
近年来,泸州市城管系统聚焦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多措并举、整体推进,着力提升城管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效,一场生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酒城大地蓬勃开展。
一份绿色指南
科学谋划美丽酒城建设美好蓝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确保这份沉甸甸的“绿色宣言”能够在酒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泸州城管立足自身职责,印发《泸州市城管执法系统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科学谋划美丽酒城建设美好蓝图。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城管领域生态环保工作责任感、使命感。2021年以来,利用局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党组会会前学习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学习120余次,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48次。
强化组织保障,全力构建城管领域生态环保工作体系。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成立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泸州市城管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下设城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城乡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三个专委会,分领域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地落实,构建上下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健全体制机制,全面夯实城管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细化履职要求,对照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国省市文件要求,制定《泸州市城管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应知应会知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涉及城管执法系统重点任务清单》、《泸州市城管执法系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事项指导目录》等文件,着力提升全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知责明责尽责水平。在全市范围内选聘62名环保安全专家为复杂疑难生态环境问题“把脉问诊”,分批次组织全市城管系统300余名青年干部、业务骨干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集中教育培训,推动城管领域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不断提升。
一次绿色行动
多措并举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了让一幅幅“草长莺飞、碧水东流”的美好画卷在酒城大地永续呈现,泸州城管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从保护一片蓝天、一泓清水、一块土地开始,全方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聚焦城市蓝天保卫战,开展道路扬尘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整治等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远程监控、人巡+车巡机动监控等手段,全方位监督渣土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执法检查6379次,发现并纠正674起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案件126件,罚款金额197.17万元。开展主城区烧烤业态专项整治,对570余家店铺(摊点)进行全覆盖摸排,划定露天烧烤(烧烤业态)禁止区域、规范区域,打造特色区域17个,对烧烤店铺(摊点)实施分区分级管控,取缔露天烧烤120余处,登记备案烧烤店铺(摊点)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使用率、清洁能源使用率均达100%。
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体系,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以上、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率达100%;升级改造前端投放点6239个,建成大中型垃圾中转站6个,转运能力2600吨/日;建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2座,处理能力400吨/日,建成处理有害垃圾的危险废物处理厂1座,处理能力5万吨/年,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处理能力2100吨/日,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奖补资金964万元,发行专项债劵1.26亿元,补足更换垃圾桶(箱)5141个,升级更换乡镇转运车辆27辆,新增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能力1305吨/日。目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85%以上,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行政村比例100%。
实施基础设施攻坚。建成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4座、新改建乡镇污水处理厂56座、污泥处置厂1座,新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新改建污水管网290.92公里,排查修复排水管网561.07公里。实施重点河湖保护攻坚。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城市(县城)建成区暂无黑臭水体。印发《泸州市城镇污水排水许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办理排水许可4100余份,下发整改通知420份,立案查处12起。实施污泥无害化处置攻坚。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转运实现联单制管理,如期建成投运泸州市污泥处置项目,新增市政污泥焚烧处置能力300吨/日。
从下大气力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到多措并举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从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基础设施攻坚,到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一场绿色变革
全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是每位城管人的的追求,也是群众所盼。泸州城管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协同推进,有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生态之殇”。聚焦各级各类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先后实施玉带河黑臭水体整治主体工程、玉带河水环境提升工程和玉带河新增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切实解决沿河10万居民家门口脏、乱、臭的问题,让昔日“臭水沟”蝶变“城市绿肺”。全力推进古蔺河太平渡国考断面水质下降、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普遍运行不正常等问题整改,对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重点流域沿线5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雨污管网进行排查更新,切实提升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坚持低碳发展,夯实绿色本底。持续推进城市照明绿色改造。2021以来,完成7000余盏路灯由高压钠灯更换为LED灯的改造,改造后全年综合节能达180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4吨。至2026年,还将完成2.1万盏高压钠灯更换,届时主城区绿色节能路灯覆盖率将超过80%,确保双碳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加快推动环卫车辆新能源化升级。制定全市环卫车辆新能源化升级工作计划,到2026年,将升级更换213辆作业车辆,新能源车辆占比达63%,大幅削减尾气污染排放。
坚持宣传先行,引领绿色生活。在泸州城管微信公众号开设“环保我先行”、“城管逐绿”、“蓝芽普法·生态环保”、“环保我在岗”等宣传专栏,大力宣传城管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法成效。打造泸州城管IP形象“蓝小弟、芽小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提升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成功举办泸州市第二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开办“蓝芽”集市,开展“蓝芽领跑 携手分类”迷你马拉松赛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数达277万余人次,垃圾分类成为酒城新时尚,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每当傍晚,夕阳斜照,天空尽染红晕,玉带河畔碧波微澜,绿草茵茵,风景怡人。人们或漫步河岸,或驻足观景,或嬉戏玩耍……人们不禁感叹,家乡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新,泸州城管生态文明建设一路奋进,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