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执法司法一体化,打造区域法治合作样板 泸永江三地这么做

2024-12-07 14:58: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郭慧琳

12月6日,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执法司法一体化建设第二次联席会议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此次会议以“深化泸永江执法司法一体化建设、打造具有领先优势的区域法治合作样板”为主题。

在泸永江执法司法一体化建设中,都探索出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增强司法保障的精准性和协同性

据了解,泸永江三地法院建立司法一体化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司法一体化建设,携手研究三地法院行动规划,做到目标一致、步调一致、齐头并进,不断增强司法保障泸永江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性和协同性。

今年7月,泸永江三地法院共同建立“1+8+N”司法联动工作机制,从诉讼服务、多元解纷等8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健全“一体化”跨域诉讼服务机制,加强三地诉讼服务中心联动对接,进一步深化调查取证、司法鉴定等司法协作;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整合三地优质调解资源,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联防联治,便捷高效化解涉跨域矛盾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泸永江三地法院在跨区域司法协作中,共开展泸永江执行协作88件次。

共建川渝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示范区

泸永江三地检察机关制定完善川渝检察协作配合机制,自2022年以来,已形成川渝检察协作机制9项,目前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助、合作共赢。

泸永江三地检察机关注重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司法资源,在信息共享、线索互通、办案协同等领域不断巩固和深化司法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其中,推行“大四面山生态检察官”制度,以法治力量守护青山绿水。精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形成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观护帮教、家庭教育、法治教育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多维度、深切入的大协作格局。

泸永江三地检察机关强化检察履职监督,深化长江生态检察官履职,依法严惩跨区域环境资源犯罪,加大川渝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刑事办案力度,依法办理涉川渝破坏环境资源案件4件12人。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合力推动跨区域生态修复,以“河长+检察长”为抓手,江津区人民检察院联合江县人民检察院及两地行政机关共建川渝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示范区,以“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工作模式筑牢生态法治屏障等。

避免互涉案件线索多头核查、重复调查

泸永江三地公安机关签署《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九位一体”框架协议》,明确了9方面23项具体合作内容。织密社会治安治理一张网,积极破解跨区域社会治安治理难题,打造毗邻地区“平安边界”;成立治安联调室与联合警务室,充分发挥“人员联控、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安全联管”等职能作用;组建“边际协作工作群”,实现边界治安信息、案(事)件、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同步监测、同步预警、同步处置;建立跨区域接警新机制,通过“一个号转警、一张图统筹、一部台调度”,实现群众报警“一键可达、一次到位”。今年以来,泸永江三地公安机关协同化解矛盾纠纷共114起,跨区域转警560起。

同时,强化跨区域执法协作,实现情报线索交换、违法犯罪打击等执法活动“同频共振”。建立互涉案件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线索联查、案件联办等模式,及时通报案件信息,有效避免互涉案件线索多头核查、重复调查;建立跨区域犯罪协作抓捕机制,确定专人对接,简化流程。今年以来,泸永江三地公安机关共开展执法协作550余次,共享线索情报信息30条,移送案件线索6条。

法律援助“跨省市通办”

2023年,泸永江三地签订了《公共法律服务协作协议》,围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8个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川渝特色”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建设机制。构建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实现法律援助“跨省市通办”。

设立泸永江边界联调协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跨区域纠纷联调、力量联动、法治联宣、人员联管“四联”工作机制;打造泸永江边界联调品牌“永心调—和解港湾”,组建边界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4个,充实边界矛盾纠纷专家库26人,创新“预警介入法、分级化解法、资源整合法、成果互认法、信息互通法”边界联调“五步工作法”,共化解边界矛盾纠纷3216件,调解成功率达97.4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