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立德树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四川这么做

2024-12-15 22:45: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观察 郭慧琳 文/图) 12月15日上午10点30分,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泸州市叙永县召开,自贡、内江、广安、泸州、成都、绵阳6市(州)在会上总结交流经验。6市(州)在传承红色基因上下足了功夫,又“量身定制”具有当地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措施。

深挖红色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泸州市深挖红色资源,做好思想浸润文章,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创作剧目类、非遗类等“本土红色文化师生演”思政作品19个,打造“红色课堂+基地参观+民俗体验+素质拓展”精品教学点位17个,以沉浸式体验筑牢红色信仰。

自贡市大力实施“红色课堂”建设,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打造“江姐讲堂”“一辈子做好事——树人讲堂”等红色讲堂,创作《红梅开红梅红》音乐剧、常态化组织开展“同声颂党恩”“盐都少年说”“清明祭英烈”等各类活动600余场次,培育“红领巾讲解员”500余名,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广安市深挖广安红色教育资源,与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委联合打造“红色思政长廊”研学路线,广泛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地标我打卡”等研学实践活动,持续把红色“种子”撒播到广大青少年心中。依托邓小平故里、华蓥山等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情景式、体验式“习语润心”现场教学点50处,建立青少年成长中心4个,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大力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青年先锋”“国防思政课”红色典型进校园,剪纸、曲艺、川剧等民俗非遗项目进校园,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争做红色基因传承者、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者。

“量身定制”工作措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内江市聚焦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重要责任,大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未成年人成长氛围建成家长学校532个,创建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试点校26个,举办内江市2024年“甜味家·家国兴”家庭风采大赛,丰富“甜蜜内江·家课堂”家庭教育品牌;设立德育与心理健康研究室,全覆盖组建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补充教师188人,内江市中小学专兼职教师配备率达100%。

成都市武侯区聚焦三国文化,讲好诸葛故事,举办“三国文化进校园”活动,有力推动武侯特色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连续3年,成都市以关爱未成年人为主题,依托社区家长学校、文图馆、博物馆,在寒暑假集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等亲子研学活动967场,吸引未成年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社会实践中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

绵阳市涪城区拓展校外阵地,建好学校少年宫,每周六和寒暑假免费向全区学生开放共享;建成“涪城区少年科学院”,聘任12名区级科技辅导员,举办青少年科技节,开发“涪城科创大走廊”,开展“科技大讲堂”,赋能学生科学素养提升;挖掘涪江流域川渝地区自然文化资源,建好综合实践基地,围绕思政、劳动、科技、美育、非遗等领域,系统研发“四色”研学课程,丰富校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用民族复兴伟业激励人,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有力促进了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据了解,自2017年开展首届文明校园命名以来,全省共建成全国文明校园48所,省级文明校园918所。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改进创新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坚强阵地,在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1年以来,全省建成各级乡村学校少年宫3000余所,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在全省乡镇全覆盖。各学校立足学生需求,普遍开设了传统文化、棋类、球类、音乐、绘画等常规活动,以及技能培训活动和内容鲜活的道德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一校一品牌、一宫一特色”的活动格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