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川楠 谭卓远)长江水运是沿江经济的大动脉,川江航段船舶来往密集,然而频繁的航运活动也带来了劳资纠纷、货物争议、港区矛盾等现实问题。如何护航川江航运经济发展?长江航运公安局泸州分局(以下简称泸州分局)以“枫桥经验”为帆,探索出一条“主动预防、调解优先、多元共治”的纠纷化解新航路。
跨越千里的矛盾“一键解”
2025年初,泸州分局“破解”一起沪渝企业间的运输纠纷。上海某公司委托重庆企业运输货物,双方因合同争议,运输船舶拒绝卸货,双方僵持在江心。
按传统模式,相隔千里的两地代表需辗转奔波,耗时耗力。而这次,民警创新将微信群变成“线上调解室”,在群里发合同、视频验货损、语音对账目,三天内便促成“先付部分货款、再同步卸货”的协议。
线下签约时,重庆企业负责人握着民警的手笑着说:“这屏对屏的调解,比跑断腿管用多了。”泸州分局整合微信、视频会议等平台,打造“线上举证一远程协商一线下签约”的调解链,将“云端调解”推广形成常态机制。
数据显示,线上调解让跨省纠纷化解周期缩短60%,让“数据跑腿”代替“舟车劳顿”。
解开港区纠纷的“烦心结”
2024年冬,宜宾港两艘货轮因泊位发生冲突,一方甚至砍断另一方船舶缆绳。泸州分局接警后,联合港区调度中心、海事部门组成专班,将调解桌搬到港口前沿。大屏上,泊位排期表实时公开;台账里,每艘船作业进度一目了然。
民警指着调度图打比方,说:“这好比一条路,大家轮流走才能不堵车。”最终,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主动协商出错峰作业“对策”,为维护港区作业秩序出力。
这场风波催生出港区纠纷化解的“透明化”,泸州分局推动建立泊位信息公开平台,每日通过微信群发布港区动态;组建由民警、港务员、船方代表组成的“川江船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