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妇联:用心用情书写“兴村富民”答卷

2025-03-13 12:21:3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雨水节过后,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普照村的3000多亩茶山又葱绿了起来,9号绿茶、中华2号等茶品陆陆续续进入采摘旺季,每天,都有超100个妇女肩挎篮子,奔走在茶山忙着采摘高山云雾茶。一天下来,少则收入100多元,多的超过200元。

而在这些采茶人群中,大多是60多岁的老人。而一年下来,全村群众的采茶收入,都要超过100万元,户均超千元。一片小小的茶叶,成为普照村广大群众增收的富民大产业。

然而,与别的村不同的是,普照村虽然目前已有茶林3000多亩,但该村地广人稀,家家户户的残次林地、荒坡却依然不少,发展茶叶种植的空间依旧很大。尤其是目前村里这3000多亩茶园,大多都被人承包,村民只能挣点务工费。

“如果有条件的家庭都自己种茶,那收入将成倍增加。”泸州市妇联宣传发展部干部,也是驻村工作队干部孙小燕,她到普照村后,就开始为群众寻求新的致富产业,经过调研后,最终还是落脚在茶叶种植和家禽养殖上。孙小燕说:“普照村是纳溪区海拔最高的岩区村,种出的云雾茶品质口感都胜过坝区茶,而茶山或林下养鸡更是得天独厚。发展茶叶种植虽然是一个长久的富民产业,但掌握相应的种植技术是前提。”

由此,为了让村民掌握相应的种植技术,在泸州市妇联的支持指导下,依托打古高山云雾茶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在该村建立起了“乡村振兴 女子学堂”普照村教学点,还引进有“泸州市‘纳溪特早茶’科技示范专家工作点”,邀请茶叶专业博士、茶叶专家对种茶妇女及茶农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组建“市区镇村”四级种养殖专家能手讲师库,满足群众“按需点课 及时授课”。为了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真正掌握茶叶的种植管护技术,大多培训课堂都是在茶山上进行,从种植、施肥、修枝、采摘等环节入手,一个环节也没有落下。

技术在手,妇女们发展茶产业的热情高涨起来。1亩、2亩,返乡90后妇女卢花,更是一口气新发展了60多亩中华2号……近两年,普照村就新增茶园500多亩。这些茶园在4年进入盛产期后,每年又将给村民带来至少200万元的增收。

这两天,返乡创业从事土鸡养殖且年出栏达5万只的大户庞小花脸上满是笑容,因为在年前,她到村里的“乡村振兴女子学堂”专门听了一堂家禽春季禽流感预防的培训课后,她将学到的管护技能应用于饲养中。

不只是庞小花受益于村里的女子学堂的培训课,一直在家务农种茶的80后周代会,由于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种植管理培训,她的茶园在建设规划上不仅给人以零乱之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特别是茶叶的产量,和村里的几个大户比,茶叶亩产量提升缓慢。然而,自2024年村里的“乡村振兴女子学堂”建成后,她多次参加女子学堂的茶叶种植管理培训,不仅茶园在建设上规范了起来,今年茶叶的长势与其他大户相差无几,周代会预估今年的茶叶可能会增产10%~15%。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保障,阵地是基础。作为广大妇女“娘家人”的泸州市妇联,不仅推动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总投资近200万元的打古高山云雾茶四川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落户普照村,还为普照村解决2024年点位建设、技能培训、关爱慰问等帮扶资金近5万元。基地建成以来,推动普照村茶业“阵地共建、人才共享、资金共济、品牌共创、技术互帮”,逐步形成“1+5+N”茶产业发展模式,(即:依托1个基地、壮大5大茶企、发展N多种植大户)。

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女子学堂”开展创业就业、种养殖技能、卫生健康、家风家教等培训20余场次,培训妇女1000余人次,促进就业50余人。现在,普照村在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这个阵地已成为普照村产业发展、村民致富、乡风文明的“加油站”。

有了专门的女子课堂,如今,普照村种养殖大户超过了10多户,在全村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作用,带动了更多群众致富增收。(文字图片由泸州市妇女联合会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