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职工排忧 泸州市总工会三年累计帮助超3万人次

2025-03-20 09:51: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周梦颖

“三年来,泸州各级财政、工会、社会组织共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覆盖困难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特殊群体35000余人次。”3月19日,据泸州市总工会统计,从2022年起,至2024年,泸州市总工会就针对全市各类困难职工,结合致困原因,分类施策,开展“一对一”结对解决困难职工家庭活动。

“2020年,工会主动找到我,告知我符合申请帮扶资金的要求,后续还帮忙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很感谢。”困难职工胡一华(化名)说。据泸州市总工会女职工和保障工作部相关人员介绍,工会作为职工的代表和组织,有责任和义务为遇到困难的职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度过难关。‌为做到应建尽建、应帮尽帮,泸州市各级工会发现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会立即展开走访摸底,掌握困难职工的一手数据,并向困难职工宣传有关帮扶政策,做好困难职工的思想引导等工作。

据介绍,建档困难职工是根据其家庭收入和刚性支出因素综合评估困难程度,分别有全国级深度困难职工、相对困难职工、意外致困职工和省级困难职工。

“以深度困难职工为例,需满足连续6个月及以上,家庭收入扣减刚性支出必要费用后,家庭人均月纯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其他应当计入家庭的收入-因病刚性支出-因残刚性支出-因学刚性支出-住房刚性支出-其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可纳入家庭刚性支出)/家庭总人口/月份数)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88元/月)的职工家庭,才可以申请补助。”泸州市总工会女职工和保障工作部相关人员说。

而相对困难职工,是指连续6个月及以上,家庭收入扣减因病、因残、因子女上学(不包含义务教育)等家庭刚性支出和必要就业成本后,家庭人均月纯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当地低收入标准或2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标准高者为准)的职工家庭。

根据前期摸底走访,目前,泸州市总工会已为129户全国级建档困难职工申报了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项目资金。其中,新就业形态困难职工2户。帮扶项目资金涉及基本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和就业帮扶等项目,投入项目资金达204万元。

除给予资金救助以外,针对家庭有下岗失业的人员,泸州市总工会也提供就业技能家政培训,介绍工作岗位,鼓励其自食其力。

“去年我参加了市总工会免费的母婴护理班培训,经过学习考核顺利毕业,获得了就业推荐,目前从事育儿嫂工作,月收入5000元左右,改善了生活。”困难职工李小梅(化名)说。

泸州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也将继续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医疗、子女上学难问题上发力,打造工会帮扶工作品牌,推动工会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化。同时,还将加大走访摸排力度,及时摸清相关数据,掌握基本情况。“重点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作为动态监测的主要对象,详细了解其家庭收入、医疗、保险等基本情况,分析研判是否存在致困风险,筛查可能导致致困的原因,作出纳入建档困难职工预判,切实保障和改善困难职工的生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