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郭慧琳
4月25日,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召开了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新闻发布会,就2024年泸州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效而言,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杰表示,泸州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29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06件,结案数量同比增长35.79%。
去年,知识产权纠纷呈现出类型集中且所涉领域广泛的特点。其中,案件类型集中体现在刑事案件以侵害商标类犯罪为主;民事案件以商标权和著作权侵权纠纷为主。
知识产权案件所涉领域广泛则体现在,案件不仅涉及酒类、机械制造、服装、日化用品、家具电器等传统领域,还涉及电子通讯、网络科技、影音娱乐、文化传播、旅游等行业领域,涉酒类领域案件108件,占比最大。
侵权领域主要呈现网络侵权泛滥、案件区域跨度大等现象和问题。在网络侵权泛滥中,侵权领域多元化,包括但不仅限于小说、游戏等;侵权方式集中化,大多数网络侵权的行为表现为未经授权通过网络传播受保护的作品;侵权商品销售渠道网络化,通过网络销售,形成侵权假冒行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
侵权假冒呈现出跨区域、链条化的趋势,违法行为组织化、区域分布碎片化,形成材料采购、加工、配送、销售的完整链条。李杰表示,侵权行为地、结果发生地等可能分布在多个地区,知识产权案件的跨区域特点也为司法管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泸州法院审判质效正稳步向好。“从审理效率来说,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均为25天,同比分别降低67.9%和59.7%;审结案件中,服判息诉率为95.57%。从调撤率来说,民事案件调撤率达89.19%,同比上升13.8%。”李杰说。
在层出不穷的新型侵权行为中,泸州法院如何为“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泸州法院从优化保护机制入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效能,实现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充分发挥法官、技术调查官、调解员的作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质效;丰富规则供给机制,围绕涉酒知识产权案件侵权认定难、办理周期长、执行兑现难等问题,制定《关于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行为保全令的工作指引》《关于涉酒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从业禁止令的工作指引》等,明确适用范围和操作程序等,优化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提升司法保护的精准性。
聚焦“司法+行政”协作,形成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泸州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印发《泸州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告知制度》等文件,在泸州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告知制度,发挥行政裁决在化解专利侵权纠纷中的“分流阀”作用,构建纠纷多元化解格局。
同时,泸州法院常态化发布知识产权及酒业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示范案例,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力的定向传播;在酒博会、地标会会场等设立知识产权一站式保护工作站,持续向参展企业及公众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升宣传集群效应。通过延伸审判职能,构建知识产权的多维保护。(张秋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