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文/图
日前,泸州市江阳区银杏路专职消防站消防员裴健多了个新身份:防火班成员。
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基层消防救援站既是最前沿的“战斗单位”,也是消防安全防范的“毛细血管”。
江阳消防防火班进社区开展宣传。
今年,按照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全省消防救援队伍防消联勤工作的要求,江阳区消防救援大队积极探索防消联勤模式,按照“1+4×N”模式在全区组建防火班开展防消联勤工作,将火灾预防与灭火救援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消联勤体系。
创新协作机制,实现防消无缝对接
传统的消防工作中,防火与灭火工作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如何打破这一壁垒?江阳消防按照组建防火班的要求,1名大队防火干部具体负责辖区防消联勤工作,4名国家队指战员、政府专职队员或事业编制人员定岗参与,N个国家队和政府专职队参与。
建立了紧密的协作机制后,消防大队监督人员定期深入救援站,开展防火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消防监督检查流程、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要点、常见火灾隐患的排查与判定等。通过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救援站的指战员们快速掌握防火工作的核心技能。
同时,在日常工作安排上,消防救援站将防火巡查纳入常态化任务。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由经验丰富的指战员带队,深入辖区内的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 等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火灾隐患,能当场整改的督促相关责任人立即整改,无法当场整改的固化证据做好记录,及时移交消防大队,由大队跟进督促整改,形成隐患排查整治的闭环管理。同时,防火班与辖区乡镇街、派出所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分析研判火灾形势,共同推动辖区火灾隐患整治。
“1+4×N”模式在全区组建防火班开展防消联勤工作
强化熟悉演练,提升实战应对能力
对辖区情况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灭火救援行动的成败。江阳消防结合防消联勤工作要求,对辖区内的重点单位逐一进行深入调研。指战员们不仅要掌握单位的建筑结构、消防设施分布、安全出口位置等基本信息,还要了解单位内部的工艺流程、危险化学品存储情况等潜在风险因素。
在此基础上,各基层救援站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灭火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演练过程中,模拟真实火灾场景,涵盖火灾报警、力量调度、现场侦查、灭火进攻、人员疏散、火场供水等各个环节。通过演练,不断检验和完善预案,提高指战员们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在演练结束后,组织复盘总结,针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作战策略,确保每一次演练都能取得实效。
深入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消防意识
消防工作,宣传先行。作为泸州主城区大队,江阳消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辖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利用消防宣传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通过播放消防安全警示教育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消防知识等方式,将消防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江阳区消防救援大队依托各基层消防救援站开展队站开放日等形式多样宣传活动。例如,为学校师生举办消防知识讲座,组织校园火灾逃生演练,培养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为企业员工开展消防技能培训,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掌握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为社区居民开展 “敲门入户” 式宣传,帮助居民查找家庭火灾隐患,普及家庭消防安全常识。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在辖区内营造了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让 “全民消防” 的理念深入人心。
江阳区消防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防消联勤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灭火救援能力,为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