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邓云 温兴)又是一年夏天,夜宵届顶流小龙虾重回餐桌。走进泸县玄滩镇新山村稻虾产业示范基地,满眼都是“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垄上路相通,田间渠成行”的生机和活力,伴随着村民们爽朗的笑声,一只只体态饱满、活力十足的小龙虾被打捞起,有力的双钳仿佛在炫耀着这一季的丰饶。
凭借对“稻虾共养”立体种养模式的成功实践,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稻虾种养专合社,带动全县稻虾种养面积7万余亩。
一池好虾,离不开一池好水,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大伦说:“随着规模逐渐变大,对税收方面的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大,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多”。
高大伦算了一笔账,2021年至今,合作社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22.43万元,其中享受小规模纳税人未达起征点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免税收入达212万余元,减免税费额超7万元;同时,享受从事农林牧渔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税额超51万元。
近年来,泸县大力推进天府丘区“水下粮仓”建设,坚定“以渔促稻、稳粮增收”的思路,积极探索“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稻虾双赢”的可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目前,该县年均种植水稻57万亩,水稻产量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7万亩,小龙虾产量1.38万吨,产值6亿元,全省第一。
随着小龙虾的“火热”上市,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泸州市中心城区的酒城乐园旁,“23号”龙虾馆店内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十三香、蒜蓉、麻辣等各种香气,伴随着食客们的欢声笑语,升腾起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
“没有小龙虾的夜宵是不完整的!”“23号”龙虾馆老板张骏笑着说,虽然天气炎热,但靠着食材新鲜、口味地道、服务到位积攒下的好口碑,店里的小龙虾卖得红火。
在经营过程中,像张骏这样的个体经营者多为小规模家庭式餐馆,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包括税费政策在内的各项支持政策对其尤为重要。
针对个体经营者专职会计少、涉税操作不熟悉等实际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江阳区税务局围绕农副产品收购税收优惠、个体工商户税惠政策等开展集中培训和上门辅导,让国家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神经末梢”,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从稻虾共生的生态基地到人声鼎沸的夜市排档,小龙虾已成为串联起乡村振兴和烟火市场的鲜活纽带,国家税务总局泸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小龙虾全产业链税费业务需求,持续开展政策红利的精准推送和诉求疑难的精准解决,助力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泸州市税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