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何苗) 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川渝市场监管推进次区域发展合作事项清单(2023—2025年)》,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重庆市江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作为,打出信用培育“组合拳”,全力推动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为川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目标导向构建区域信用培育新格局。泸江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刻领会“共享、共建、共治”的区域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要求,以提升经营主体“知信、守信、用信、增信”能力为核心目标,联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近日,泸江两地于泸州市合江县联合召开2025年度经营主体跨区域信用提升工作会,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及双方企业代表积极参与,标志着两地信用培育协同行动正式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实施“三步走”策略打造闭环培育新路径。入市知信“第一步”。双方联合精心编制《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宣传册》500份,在经营主体登记注册环节同步发放,清晰地阐述了信用的重要性以及法定责任义务,从市场准入源头,为经营主体植入诚信基因,助力其树立正确的信用意识。
经营守信“第二步”。创新组建跨区域“企业信用问诊团”,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为契机,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服务,通过面对面“问诊”精准指导企业进行年报公示、信息修改等实际操作,针对企业提出的信用难题进行详细解答,进一步强化企业依法经营的理念,引导企业自觉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
修复增信“第三步”。共同发力破解“信用修复难”问题,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和《行政合规建议书》“三书同达”机制,构建“处罚+教育+引导”模式。帮助企业更快掌握行政处罚信息公示途径、信用修复渠道,跑出企业信用修复“加速度”。截至目前,已向404户企业发出“三书”,有效助力重塑信用。
压缩修复时限开创信用服务新局面。施行“线上+线下”双受理模式,拓宽修复途径,为企业办理信用修复提供更多选择。截至目前,移出经营异常名录911户,移出行政处罚信用修复22户。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化申请材料、统一规范文书格式,着力压缩信用修复时限,助力企业高效完成信用修复,快速回归正常经营发展轨道。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压缩到5个工作日、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压缩到4个工作日,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压缩到8个工作日。
下一步,泸江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强化信用宣传培训,持续提升信用培育工作成效,为川渝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筑牢信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