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郭荞璐
“我们公司计划发行债券,按照以往办理流程,得安排多名工作人员到公安、法院、金融、税务等多个部门分别开具企业和董事、高管、监事人员无违法违规相关证明,需要好几天时间。前不久通过信用中国(泸州)网站自行打印相关证明,2分钟就完成了。”7月17日,泸州市兴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财务副经理胡娟感慨道。
为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今年6月,“信用代证”改革在泸州市正式落地实施,开启了泸州以“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堆证明”的高效服务模式。
经营主体可通过“信用中国(泸州)”网站实现51项证明“一键打印”。
“信用代证,简而言之就是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营主体可通过“信用中国(泸州)”网站一站式办理专项信用报告查询、核验、下载、异议申诉等业务,实现了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多个行政机关单独出具的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在金融、政策支持、行政管理、商务等领域的各项活动中,经常需要提供无违法违规证明,然而在证明开具过程中却常常面临着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
四川蜀清汇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力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企业,公司部分业务部门设在成都,因经营需要,项目经办人员经常要往返于成都和泸州两地。了解到泸州实施“信用代证”后,王思琪便在平台上为公司注册账户,随时查询公司各项信用记录。“过去经办人员办理开具合规证明等业务,需要准备多项纸质材料到泸州当地的各主管部门申请信用证明,既耗费时间又增加公司成本。现在通过专项信用报告不仅最多可以获取30多个部门出具的51项证明,还能通过网络直接将电子证明提供给合作方。”王思琪说。
经营主体通过信用中国(泸州)网站自行打印的相关证明。(郭荞璐 摄)
按照“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原则,泸州市依托信用泸州平台的数据基础优势,加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合奖惩信息、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采集力度,汇聚共享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管理等30多个部门领域的合法合规数据信息。目前,经营主体登录“信用中国(泸州)”网站查询打印《经营主体专项信用报告》,可替代原需30个部门出具的51项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数据范围包括5年内的科研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等行政处罚事项,全程“零填写”“零材料”“零跑动”“零审批”“零等待”,切实减轻经营主体开具证明的负担。
同时,市、区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将依托信用服务窗口,提供专项信用报告的查询、打印等服务,指导经营主体办理有关业务,并在政务大厅一体化智能自助终端,上线专项信用报告查询、下载、咨询、投诉等服务功能,为不方便网上办理的经营主体免费提供便利服务。每一份专用信用报告都附带唯一的“核验码”,第三方机构可核验真伪或经授权获取报告内容,避免伪造或变造报告的风险,真正实现“一码通行”。
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信用代证”作为泸州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减少经营主体办事材料提交量,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释放了信用经济效能,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信用支撑。接下来,泸州市“信用代证”改革将扩容升级,进一步在42个领域全面实施,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